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角色商品化权利保护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3 06:47
【摘要】:商品化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权利形态,其内涵是指将原本不属于商业领域的事物进行二次开发,用于商业销售,其对象包括了名人肖像、科技创造、作品标题、虚拟角色等很多种类,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角色的商品化权利。关于角色商品化权,我国法学界对其权利性质以及立法必要性都存在很多争论,然而实践中频发的角色商品化纠纷提醒着我们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问题:首先明确了角色的概念,限定本文中的角色仅指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形象,并对当前角色的商品化利用方式进行了介绍。在对我国当前角色商品化权利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原因进行阐释后,列举了当前此类纠纷中经常适用的《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调解过程中的局限,《著作权法》难以为角色提供独立保护,侵权的救济方式与数额也难以确定;《商标法》则是有着“注册”、“使用”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权利人形行使权利的代价高昂;《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要求的竞争关系在角色商品化权利语境中难以实现,其事后救济的方式也并不能为权利人提供到位的保护。第二章主要是从理论上对角色商品化权进行各方面的阐释,首先介绍了商品化这一法律概念的起源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角色商品化权的性质进做了进一步探讨,列举出当前主流的三种关于角色商品化权利性质的不同学说并表达了笔者的观点,即认同角色商品化权是一种独立的无形财产权,并阐释了其权利性质归属的主要依据。随后借鉴美国和德国等世界其他国家在角色商品化权利保护上的经验,对我国的角色商品化立法提出两步走的建议,即先以《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初步调整,待立法条件成熟后单独设立民事特别法加以规制。最后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对角色商品化权利保护进行单独立法的现实意义,包括对著作权人正当权益的保护、对市场竞争秩序的调节以及为文艺创作到商业利用的转换提供引导。第三章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对角色商品化权利制度构建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说,首先是角色商品化权的客体应具备三大法律特征:独创性和完整性、知名度以及商品化;其次讨论了角色商品化权的权利内容,包括了独占开发权、转让权、许可权以及禁用权;再次是角色商品化权的限制因素,包括公序良俗、表现自由和权利穷竭三个方面;第四是保护期限的问题,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期限方面有多种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与著作权相同的标准,五是归责原则方面,可以以“无过错原则”来提供保护,而以“过错原则”来惩罚,损害赔偿则是根据角色的使用是需要区分使用方式,在商品上使用和在服务上使用采取不同的计算方式,但其计算核心都是违法所得的利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秋培;;浅论动漫形象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模式[J];法制博览;2015年03期

2 罗昕;;论我国对动漫形象商品化的法律保护[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7期

3 厉国华;黄维;;浅议动画角色商品化权的著作权法保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年05期

4 王晓芬;;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益的商标法保护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04期

5 朱广新;;形象权在美国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高荣林;;驰名商标的形象权保护[J];中华商标;2010年08期

7 赵丰华;谢焕斌;;论“形象权”与“商品化权”[J];法制与社会;2008年30期

8 柳宗华;;商品化权的困境与对策[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5期

9 隋燕;;角色商品化权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杨灿;;商品化权的归属[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2569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69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