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债权形式主义”一元物权变动模式之构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永军;肖思婷;;我国《物权法》登记对抗与登记生效模式并存思考[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2 周喜梅;;中泰两国两元物权变动模式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周喜梅;;我国未来民法典不宜采两元物权变动模式[J];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4 崔建远;;机动车物权的变动辨析[J];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悦;;论动产抵押登记制度之完善[J];福建金融;2014年06期
2 周喜梅;;泰国农用地百年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东南亚研究;2014年06期
3 孙毅;;我国多重买卖规则的检讨与重构[J];法学家;2014年06期
4 周喜梅;;物权变动与民法典编撰体系民族性的整合逻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龙俊;;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6 费宏达;;中国未来民法典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应秀良;;论我国特殊动产登记对抗规则——兼论物权法第二十四条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14年21期
8 李宗录;;我国物权法上登记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新论[J];前沿;2015年01期
9 卜元石;;知识产权的善意取得[J];中德法学论坛;2010年00期
10 张婷;;农村宅基地的私权流动与保护[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宇飞;论我国农村承包地收回制度的权利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杨光;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姣;从物权债权的区分看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圣;论我国动产用益物权之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子亮;有限公司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4 唐静宝;中国大陆与澳门地区地役权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史彦维;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审查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6 张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露;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邬亦菁;我国机动车物权变动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任晓丽;论信托的成立[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吴正栋;船舶所有权变动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崔建远;;再论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J];法学家;2010年05期
2 王利明;关于物权法草案中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J];法学;2005年08期
3 李永军;;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划分对民法内在与外在体系的影响[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4 彭诚信;李建华;;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一;李越;冯帆;;浅析我国物权变动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2期
2 赵鸣;论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于宏伟;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与交易安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刘庆;蓝日皎;;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谢瑞平;;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晓丹;白洋龙;;从比较法视野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7 王志红;;论我国二元化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庆;董小楠;;法价值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影响——安全与效率的博弈[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邓连文;;论物权变动模式[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万忠;;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应然选择[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武钦殿、黄显鸿;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顾龙涛;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N];贵州日报;2007年
3 王轶;从“照着讲”到“接着讲”[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俊峰;物权变动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博;我国物权变动模式再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2 郭磊;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周国臣;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严亚群;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黄慧;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陈莉;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耀东;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吴心斌;从价值考量重析物权变动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庆;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二元化立法选择[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周永刚;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2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8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