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两大法系受遗赠制度比较与借鉴

发布时间:2020-03-10 05:32
【摘要】:受遗赠制度是继承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由于受遗赠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受遗赠必须受到特殊的保护的和合理的限制。遗赠是基于遗嘱获得的,我国继承法也一直坚持遗嘱自由的原则和宗旨,即受遗赠权应该是得到充分保护的。但是,由于这关系到受遗赠人和继承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到家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我们也应当对该权利做出合理的限制。我国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制定并实施的,且从制定起就没有进行过修订。在继承法制定之初,物质基础较为薄弱,受遗赠财产也较少,所以很少出现遗赠纠纷。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的物质财富也日益增加,相对的遗赠财产也就不断丰富。再加之人们传统观念的变化、外来文化的融合,导致遗赠纠纷层出不穷。而我国现行法律存在不足和漏洞,立法较为分散,不够系统和明确,致使此类纠纷无法可依,受遗赠主体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遗赠法律关系也难以得到稳定地维系。对受遗赠制度的立法,从立法模式和立法体例上来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有较大差异,与我国也存在差异。目前我国少有专门针对受遗赠制度的研究,本文在对比分析两大法系受遗赠制度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受遗赠制度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两大法系受遗赠主体制度比较,对比了两大法系国家受遗赠主体的定义和范围,有些国家是以继受人是否承担消极的财产义务来界定受遗赠人的,有的国家则规定凡是以遗嘱方式取得遗产的继受人都称为受遗赠人。第二章对两大法系受遗赠客体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各国采用的立法体例和立法模式不尽相同,受遗赠客体的范围也有差异。对于一般传统的财产,各国基本没有分歧,都将其视为可以受遗赠的财产。较为特殊就是两大法系一些国家规定了特殊遗产——不完全遗产,故本章重点分析了各国中关于归扣中的不完全遗产和扣减中的不完全遗产。第三章是两大法系受遗赠保护制度比较,分析了各国对于受遗赠的类型划分、遗赠执行义务人制度、接受与放弃遗赠的条件及程序、受遗赠的效力等方面。第四章是两大法系受遗赠限制制度,对比了各国受遗赠的条件和财产范围限制,还有特留份制度。第五章将目光转向我国,分析了我国目前受遗赠制度的立法现状和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之前分析的两大法系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对应的完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凤珍;;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7期

2 王青瑶;;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产权问题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黄少安;;变味的遗产保护[J];南风窗;2008年09期

4 黄小杭;;对新时期遗产保护中公众与政府合力的思考[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8年06期

5 刘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6 姜敬红;谭辉旭;;论世界遗产管理中的基本矛盾[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7 穆瑞丽;世界遗产管理中的不等式[J];领导之友;2005年02期

8 薄茹;晁华山;;维修和保护世界遗产要遵循“少干预”原则——访北京大学教授晁华山[J];北京观察;2006年05期

9 姚桂芳;高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小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马明飞;;自然遗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建松;;我国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苏荣誉;;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3 闵庆文;;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与保护途径的多样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4 王佩琼;;确认遗产的普遍价值[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5 孙华;;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第一要素:价值的延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杨文志;;遗产:民族的“种质资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7 李雯;黄德林;杨程;;部门分管制下自然遗产保护评估指标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华芳;穆吟;汤海孺;;社会学视角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角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吕娟;李云鹏;;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策略探讨[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华;秦耀辰;;中国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两难还是双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四川省乐山市委宣传部 罗佳明;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有效性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界定及管理体制[N];中国文物报;2002年

3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遗产单位的经营[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学系;对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的建议[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傅斌;遗产保护不能羞耻于谈钱[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陆建松;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N];文汇报;2004年

7 尔丹;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名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复旦大学文博系 王运良;走出县域文化遗产管理的资金困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中国遗产科学的知识创新应当这样发现、实现和积累[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文化遗产管理者应重视文化遗产产业[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惠毅;论电视传媒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4年

7 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6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86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4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