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浅谈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保护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21 01:48
【摘要】:商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部分文化产业、文化品牌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构成了商业化挖掘、使用的重点、热点。其中,一些具有知名度的虚拟角色,对公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有生产者、销售者便将其用于自己的商品、服务中,吸引对之感兴趣的消费者,获取不菲的收入。正因利益可观,每当有一部儿童动漫作品受到观众的欢迎,随后我们便可随处看到与动漫角色相关的商品、店铺等。日益增多的侵权行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文化产业市场秩序,使得整个文化市场处于乱象之中。如今,权利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保护意识,并尝试通过法律途径来提出一定的诉求,然而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体系中,我们无从找到对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直接进行保护的条文内容。司法裁决的结果显示,对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采取了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综合保护的模式。同时,有一些学者提出这一保护模式无法对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形成全面的保护,欲针对这一权益建立专门的法律制度。但是,学界对于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开展研究,也只有三十余年,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这一前提下,难以一步到位,建立起专门的相关法律制度,在现有的法律制度范围内寻求保护是更合理的做法。本文即通过对当前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度内容展开分析,就如何更好地保护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首先对虚拟角色商业化使用行为的起源、虚拟角色的定义、商品化的定义进行论述,并介绍了商业化使用的对象范围。接下来,文章分析了对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进行保护的必要性——有利于激励创造和促进社会进步,保护作者基于劳动成果获取合法利益的期待,同时也是遵守公平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的体现。第二部分则是域外主要国家对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保护模式的梳理。首先,对《WIPO角色商品化权报告》加以解读,从而对国际保护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总体趋势有了定位。接下来,分别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关于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法律规定和主要案例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个方面来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保护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发展情况。就涉及的法律规定内容来看,我国对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保护也体现在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个部分,接下来,文章对这三个部分的保护规定进行了评析,指出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与不足。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并对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保护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首先,对是否应当建立专门的法律制度进行讨论,指出在当前的环境下,从现有的法律制度范围内寻求保护更加合理。最后,对如何改进立法内容、改善执法与司法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嘉一;;虚拟角色形象的商品化保护[J];知与行;2018年04期

2 刘晓丹;;亦真亦幻 亦此亦彼——以《爵迹》为例谈虚拟角色在电影中的审美特征[J];电影评介;2016年21期

3 衣美娜;;浅析网络游戏中虚拟角色的特征[J];学园;2017年24期

4 胡海洋;许旭;胡华;;面向视图一致性的虚拟角色划分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03期

5 梁爽;;虚拟角色商品化的知识产权保护[J];商;2013年05期

6 袁锋;施云雯;;从“邦德007BOND”案谈虚拟角色名称的商标保护[J];中华商标;2013年10期

7 陈美华;当好“虚拟角色”[J];城乡建设;2003年06期

8 张叶语;;虚拟角色商品化法律保护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年16期

9 黄仲山;;反思数字虚拟角色对传统表演艺术体系的影响[J];四川戏剧;2012年06期

10 谢颖;孙峥;;用效果器创作广播剧中的虚拟角色[J];视听纵横;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谈国新;周穆雄;钟正;;虚拟场景中多Agent行为交互技术研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2 李自力;夏学知;刘玉亮;沈迎春;彭复员;石雄;;虚拟对象基于层次包围盒的碰撞检测与交互[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红旗;;网格环境下基于协商的跨域访问控制模型[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伟 张丹萍;虚拟角色名称保护的路径选择[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

2 北京市高级法院 吴斌;虚拟角色被“复制”维权难[N];北京日报;2016年

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 段晓梅;虚拟角色能否作为商标进行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4 苑广阔;虚拟角色背后的爱与温暖[N];四川日报;2014年

5 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陈绍娟;论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N];中国工商报;2013年

6 雨山;“阿凡达”与“偷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童薇菁;人类会遭遇虚拟角色的“三次元”攻击吗[N];文汇报;2015年

8 白毅;儿童为何比成人更易受卡通片吸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吕娜;新产品妙用“虚拟代言”[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段佳;卡通片对儿童更“刺激”[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洁;浅谈虚拟角色商业化权益的保护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

2 王晓丁;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益之探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

3 庾攀;虚拟角色的可著作权性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4 刘艳华;基于CG技术下动画角色的服饰造型设计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

5 王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韩丙卫;虚拟角色智能决策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斌;裸眼3D显示系统中的虚拟角色路径规划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8 张兰兰;复杂虚拟场景的语义环境模型构建和人体动画生成[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何文雅;3D游戏场景中虚拟角色的智能寻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冰;智能虚拟环境中自主虚拟角色感知模型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592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92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5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