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赃物与善意取得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5:41
【摘要】:关于盗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民法理论中存在争议,就立法层面考察,我国《物权法》并未作出具体制度安排,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学者对相关问题也有不同见解和立法建议。既有相关理论主要以动产善意取得的基本原理为实点,认为盗赃物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例外情形下公开市场及拍卖之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同时又认为货币、无记名有价证券可作为善意取得例外之例外。从司法实践看,公法介入调整盗赃物,对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问题的解决未形成共识,存在肯定、否定与中间三种裁判立场,但普遍的裁判逻辑并非否弃善意取得之适用空间。有鉴于立法、司法之不同立场和路径,本文通过对处理盗赃物善意取得争议的现行规则进行考察,对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再审视,以法理学、法经济学的角度对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论证,结合域外盗赃物规则之考察,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我国关于盗赃物善意取得规则的改进方向,以期有效维护交易安全和当事人利益之平衡。本文包括绪论、正文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考察盗赃物善意取得的现行规则及不足。主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维面对我国关于盗赃物善意取得规则及其适用情况进行考察,在对基本现状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盗赃物的公、私法交叉调整的关系问题,二是盗赃物能否及如何适用善意取得的问题。第二部分:厘清盗赃物的公、私法调整关系。从公法与私法共同调整的视角分析盗赃物善意取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在对公法调整过度之现状进行理论评析的基础上,认为应以公、私法交融的实现为目标,进行全面的观念更新,为我国物权法在立法层面制定盗赃物善意取得规则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探寻盗赃物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之逻辑关系。以公示公信原则进行展开论证,在对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基础上,对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寻求传统民法理论上的支撑;结合域外立法例盗赃物善意取得规则的全面考察,认为我国应当在掌握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其相关立法上的优秀成果,对善意取得规则进行完善。第四部分:借鉴法理学和法经济学研究成果证成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首先,对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法理分析,以个体秩序与整体秩序的衡平保护为逻辑展开论述,并对盗赃物善意取得问题中涉及的法律道德与法律理性进行调适,在法理上寻得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的理论支撑;再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展开分析,论证法律监控成本的安排可解决盗赃物善意取得中的风险分配问题,并结合法律交易成本的分析,认为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符合更低交易成本的追求,对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的合理性进行证成。第五部分:建议未来民法典对盗赃物善意取得做出制度安排。结合民法学界现有理论成果,认为解决盗赃物善意取得问题的妥当路径应当是:确立公开市场交易原则;确立原所有权人法定回复期限;构建“原所有权人重大过失”的失权制度;及对金钱、无记名证券进行特别规定。以期通过这些规定实现平衡所有权人和善意买受人的利益的目标,填补物权法未规定盗赃物善意取得规则的空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2
本文编号:2692694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杰;;论赃物转化的民刑二维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史浩明;;时限:化解“占有脱离类赃物”适用善意取得争议的钥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纪海龙;;解构动产公示、公信原则[J];中外法学;2014年03期
4 宋晨翔;;善意取得制度之分析进路辨析——法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分析方法之对比[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6期
5 韩志红;付大学;;没收违法所得返还受害人制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杨兴培;;刑民交叉案件法理分析的逻辑进路[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9期
7 张明楷;;无权处分与财产犯罪[J];人民检察;2012年07期
8 秦杰;;从华威桥“鬼市”到潘家园旧货市场[J];北京档案;2009年06期
9 张洪波;;脱离物的善意取得[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10 马济林;;从刑事优先到民事优先[J];法学评论;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2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69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