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事实契约及其正当性之否定——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

发布时间:2020-07-07 19:31
【摘要】:事实契约说认为,基于社会接触之场合、团体关系之场合、社会给付义务之场合,契约关系得因事实行为而成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虽然规定承包人在施工合同无效但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时,得参照施工合同约定向发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但该条文在法律教义学上的请求权基础却并非事实契约法律关系,而应是不当得利。"参照合同约定"更确切地说,仅仅是当下一种较为合理的不当得利计算方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潘军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4年07期

2 常鹏翱;;民法中典型事实行为的规范关系[J];法学;2012年04期

3 李鹏;;论建设工程定额的地位与作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年06期

4 陈融;;“允诺禁反言”原则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5 梁栩凌;梁振东;;验收合格不等于合同合法——对《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质疑[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冯小光;《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建筑经济;2005年01期

7 朱庆育;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8 张俊岩;事实契约理论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祥伟;刘晓玲;;“意思表示”新论——一种基于历时观与共时观的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2 梁晓莉;梁满洋;;论建筑造价咨询合同中的违约形态[J];四川水泥;2016年11期

3 何佰洲;万俊伟;;浅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类型及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6年23期

4 付子豪;;我国无主物先占制度法律化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5 唐晓晴;;论法律行为的形式——罗马法的传统与近现代民法的演变[J];法学家;2016年03期

6 纪海龙;;走下神坛的“意思” 论意思表示与风险归责[J];中外法学;2016年03期

7 宋戈;;版权默示许可的确立与展望——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16年04期

8 杨唐全;;民诉法司法解释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处理产生的影响[J];工程经济;2016年04期

9 马鸿芸;高瑞松;;浅谈事实契约理论与我国合同法[J];法制博览;2016年07期

10 孙大胜;;无效施工合同“参照合同约定”计价若干问题探讨——以相关案例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夏正芳;;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裁判理念初探[J];人民司法;2011年15期

2 叶金强;;表见代理构成中的本人归责性要件——方法论角度的再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梁慧星;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权利性质及其适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姚新华;契约自由论[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自强,何伟;从理论基础看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独立性[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刘宁;不当得利制度之理论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3 施晶文;试论侵害他人权益之不当得利[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陈楚天,张燕艳;不当得利制度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李伟;给付不当得利的几个基本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崔洪涛;;不当得利制度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幸颜静;;不当得利制度疑点探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8 马金海;;试论不当得利之不当利益[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李镐生;;不当得利若干问题思考[J];社科纵横;2006年08期

10 本志红;;不当得利的制度功能分析[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卓勋;;不当得利的几点法律思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立泉;;试析专利分案的不当得利及其对策[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老木;企业应抛弃“不当得利”[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刘太景 程乐礼;“不当得利”的存在及防范措施[N];期货日报;2004年

3 毛立申 彭兴广;不当得利 理应返还[N];人民代表报;2000年

4 案例编写人 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郁临清;以不当得利为由二次起诉的法院不予支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杨涛;“不当得利”别阻了银行的进取心[N];法制日报;2012年

6 泗阳县检察院 张庆杰 孙李;如何理解“不当得利发生地法律”[N];江苏法制报;2012年

7 范红萍;足球教练不当得利当返还[N];中国质量报;2004年

8 苏春艳 殷丽娟;借他人名义收货款 不当得利要返还[N];河北日报;2004年

9 杨维松 邓相红 李益庆;不当得利应返还[N];检察日报;2003年

10 顾明月;不当得利应予返还[N];江苏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言浩;不当得利法的形成与展开[D];复旦大学;2011年

2 洪学军;不当得利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霍政欣;不当得利的国际私法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不当得利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杨运禄;不当得利类型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兆侠;不当得利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姜在成;不当得利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齐铁柱;类型化基础上的不当得利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万明元;非给付不当得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江楠;论不当得利之“无法律上原因”[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春;论不当得利的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晓峰;论不当得利制度[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杨萍;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5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45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