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的判断标准

发布时间:2020-07-19 18:49
【摘要】:著作权利益平衡的二元价值理论,首先就要求法律必须要保护作者的合法利益,允许作者在合理的时间内对自已的作品享有垄断性的利益,其中就包括了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当越来越多的著作权人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时候,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判断被诉作品是否侵权,最重要的就是实质性相似的判断,而我国目前运用的一般是抽象分离法和整体观感法。但实质性相似侵权判断标准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结而言可以分为外部与内部两大类问题。实质性相似侵权判断标准的外部问题是指,标准背后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是个难题。著作权只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思想,这是“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基本内涵,但是思想与表达却并非泾渭分明。其次由于法律并未对实质性相似侵权判断予以明文规定,导致在司法审判中大多还是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但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未做正确的引导,以致于同一案件一审二审常常出现不同的结果。实质性相似侵权判断标准的内部问题是指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抽象分离法受思想与表达的限制,一方面在判断的时候难以区分思想与表达,甚至会因为过度分离而导致缩小对著作权人的保护。而整体观感法从作品的整体出发,以普通受众的角度进行判断,虽然避免了思想与表达区分困难的问题,但是也因此容易将思想纳入表达予以保护,从而挤占了公共空间。因为著作权的另一元价值就是要保证公众有接近作品的权利,一方面由于独创性并不要求首创,对于借鉴本身并不禁止,就思想而言更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另一方面公众作为潜在的作品创造者应当给予其积极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此外,整体观感法受主观判断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并且普通受众的角度也并不能完全适应所有的作品类型。面对实质性相似侵权判断标准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对现有标准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拟提出新的判断标准以填补现有标准的不足或者用以固化现有标准得出的判断结论。据此,为完善抽象分离法应当有方向地引导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说法官在判断的时候要充分结合自身所知的生活经验、理论知识等进行思想与表达的判断,同时结合作品的独创性程度,遵循合法性与利益平衡的原则。只有尽可能在判断上做到准确,才能确保不至于因过度解读而缩小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其次,针对整体观感法应当对受众群体进行类型化区分,法官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应尽到不同程度的注意义务,由低到高分别是“普通受众”“有一定注意义务的读者”“专家”。这样才能综合发挥抽象分离法和整体观感法的优势。当抽象分离法与整体观感法均不能很好予以判断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市场份额法。通过后作品产生前后,原作品市场份额的变化,看后作品是否存在抢占在先作品市场份额的可能。综合运用上述几种判断标准以平衡作者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为公众留有再创作的余地。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41
【图文】:

原告,作品,新昌,太极


图2.1邋“猴寿”案原被告作品对比图?逡逑上图中,左边为原告任新昌的“猴寿”图,右边为被告李中元的“太极猴寿”逡逑。通过对比上图可以发现,两部作品细节处存在着一些不同,而整体来看却很逡逑近。一审的时候,法官通过整体观感法认为,被告虽然在作品中投入了自己的逡逑感和思想,但是从作品整体来看依然没有脱离原告作品的原形,构成了实质性逡逑似。但二审法官利用抽象分离法,将被诉作品进行了解构分析,法官认为被诉逡逑品中“猴子”的造型、姿态、美观性程度上都与原告作品不同,体现了作者独逡逑性地表达,应当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这个结果是否合理,答案也并不是显逡逑易见的。根据上图的划分,作品大致可以分为猴头、猴尾等十个部分,而也仅逡逑是猴尾有较大不同,猴头猴身只是大小的区别,而巧合的是两部作品都采用了逡逑vV逡逑子的形态来表示“寿”字,用了草书的形式,甚至在猴子的坐姿、方向、仙桃逡逑位置分布上也是相同的。一些细节的不同是否就可以阻却这样较大程度的“巧逡逑”,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会不同,甚至再审到高院,又有谁能够保证答案不会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天翔;谢晴川;;日本打击侵犯著作权私人下载行为的罚则探析——兼评个人下载行为在中国入刑的可行性[J];知识产权;2015年12期

2 梁志文;;版权法上实质性相似的判断[J];法学家;2015年06期

3 吴汉东;;试论“实质性相似+接触”的侵权认定规则[J];法学;2015年08期

4 胡波;;知识产权法哲学研究[J];知识产权;2015年04期

5 卢海君;;论作品实质性相似和版权侵权判定的路径选择——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J];政法论丛;2015年01期

6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J];中国法学;2013年04期

7 熊文聪;;被误读的“思想/表达二分法”——以法律修辞学为视角的考察[J];现代法学;2012年06期

8 阳贤文;;美国司法中实质性相似之判断与启示[J];中国版权;2012年05期

9 许波;;著作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及实质性相似的判断——以历史剧本类文字作品为视角[J];知识产权;2012年02期

10 王太平;;知识产权制度的未来[J];法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彩霞;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孟祥娟;版权侵权认定与法律救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楠;论“公众”在著作权法律制度中的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品;市场调查法在侵犯商标权案件司法鉴定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3 崔志华;著作权法中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江陵;论知识产权利益的司法平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2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62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