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7:53
【摘要】: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以《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与《指导意见》第2部分为主体构建,基于我国违约责任理论与规范体系,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成为违约金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践中涉及违约金数额酌减的纠纷屡见不鲜,是私人合同交易中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规范层面上,伴随几部基本法的生效与废止,从被提及到忽视再到重申,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最终于1999年《合同法》正式确立,随后也受到立法者的持续关注,通过司法解释与司法政策被进一步细化与完善。然该规则在实务中之应用却不尽人意,存在着诸如大概率酌减违约金、无节制适用30%标准、酌减幅度不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缘起于指导思想错误理解、酌减标准适用的主次顺序颠倒、基础理论混乱不清等。因此,亟需在酌减规则的理论架构、适用对象、裁判标准、衡量因素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违约金的限制滥觞于罗马法,在历经不同时期不同观点的交锋、相应制度的承继、司法实践的淬炼后,发展成为大陆法系国家普遍承认并确立的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私法自治要求尊重私人的违约金约定,而专断的合同自由又置弱势群体于不顾,因此,司法酌减权的权利基础在于平衡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这一权利在与罚金无效、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等违约金控制手段的比较中更具优势。我国法上司法酌减的适用对象为约定之违约金,不必做惩罚性违约金与赔偿性违约金之分,因在最终的违约救济效果上并无二致,盖是当事人约定有效之违约金即可。理论界一直争论的违约金类型或性质,应回到违约金所承载的功能上重新认知。违约金具有压力与赔偿双重功能,两种功能之比重由当事人依其意志在合同中自由约定,司法机关在酌减违约金时应积极探求当事人真意,谨慎作出判决。违约方已支付或已承诺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请求酌减。违约金司法酌减的实质要件为违约金数额是否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其判断标准分为主要标准与辅助标准,主要标准在判断违约金是否酌减时包括“造成的损失”+“综合衡量因素”两个方面,在判断酌减振幅时采“综合衡量因素”标准;辅助标准为“违约金数额是否超过造成损失的30%”。主要标准中,过分高于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造成的损失包括实际损失与预期利益损失,法律条文上实际损失与造成的损失应为同一含义。30%标准的次要地位应予明晰,禁止法官在酌减违约金时向辅助标准逃逸。综合衡量因素包括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预期利益、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强调预期利益有助于公允地认定实际损失和探明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初始意图。在合同部分履行场合,视守约方之获益情况予以适当酌减。金钱债务迟延履行违约金区分借款合同和其他合同,借款合同中注意法定利息限额规则与违约金酌减的适用关系。违约方与守约方的过错程度均应考虑,且可从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对违约金是否过高做一体衡量。公平原则可分为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形式公平要求尊重并保障当事人意志及其实现,实质公平一方面需考察当事人的缔约地位,并注意商事合同与消费者合同的区别对待,另一方面需顾及债务人的经济状况。诚实信用原则不仅约束当事人的权利行使行为,也制约着法官的自由裁量行为,除此之外,它有助于司法酌减时考量个案中未在规范层面上体现的客观情事。违约金是否酌减应在法庭辩论终结之后再做判断,以便考察所有具有评价意义之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星明;;表意瑕疵推定下的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僵局——评《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九条[J];晟典律师评论;2016年00期

2 张藐尹;;劳动合同法解释的基本精神[J];法制与社会;2014年20期

3 黄凤龙;;论《合同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兼谈《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的功能[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朱平晟;;利弊共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关《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九条的评判及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5 李绍章;;格式条款的契约法理与规制分析——兼评“《合同法解释(二)》”对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冀怀敏,孙永全;对《合同法解释(一)》第9条之理解[J];人民司法;2000年09期

7 姚明斌;;“效力性”强制规范裁判之考察与检讨 以《合同法解释二》第14条的实务进展为中心[J];中外法学;2016年05期

8 刘丹萍;;合同法解释〔2012〕8号第3条对善意取得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4年05期

9 赵海全;王晨;;《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司法实践运用之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6期

10 梁兰芝;;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 解析《合同法解释二》确立的情势变更原则[J];中国律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章扬;;论合同解除异议之诉的司法适用——以《合同法解释(二)》第24条的重构为视角[A];法院改革与民商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9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8年

2 梁兰芝;;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情势变更原则的确立[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姜建辉;时圣华;张志涛;;情事变更原则在房地产经纪活动中的应用[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1年第3期(总第88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蒋红萍;对一份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周庆;抵销主张之审理[N];人民法院报;2016年

3 王建停 许贝丽;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苓珲;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张磊;违约金酌减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冷雨;论违约金的酌减规则[D];海南大学;2018年

4 刘慧雅;论我国《合同法解释(二)》中艰难情形规则的审慎适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张春;论违约金的酌减规则[D];南京大学;2016年

6 瞿遥望;论交易习惯[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伟;论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杨迅;关于违约损害赔偿中可得利益的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9 程广超;论情事变更原则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法律适用[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吕英;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89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89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