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美国近代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21:34
【摘要】:1890年,塞缪尔·沃伦(Samuel D.Warren)与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D.Brandeis)合力在《哈佛法学评论》第4期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揭开了美国隐私权理论研究的新篇章。随后多年,在诸多法律学者与实体案例的推动下,美国在隐私权领域取得瞩目成就的过程中隐私权保护也逐渐展现出了国际化趋势,不论是英美法系国家亦或是大陆法系国家都将其开始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益予以保护。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对隐私权予以确认,以及近几年国民文化水平与法律修养的提升,对于保持私人空间的需求意识也日益强烈。中国作为一个经历了漫长小农经济社会的国家,深受历史文化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隐私权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保护水平仍旧处于落后状态。笔者在本文中将以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来论述美国隐私权从无到有、从消极权利到积极权利的动态演化过程。希望通过在探讨美国成熟的隐私权保护法律机制的过程中,可以为我国隐私权保护的设立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为我国现代化文明发展之路创建更加良好的法律环境。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美国隐私权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美国隐私权起源于“黄色新闻时代”,在公民个人对隐私权益日益高涨的需求与新闻媒体毫无职业道德底线随意曝光他人隐私的社会矛盾之中,隐私权在美国因为个案式的侵权事件开始受到法律学者与各方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网络的发展让个人信息隐私的流动比任何时代都更加自由、迅速,个人隐私的商业价值也空前高涨,由此导致了规模化隐私侵权的社会状态。第二部分论述了三种美国近代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基础,即普通法基础、宪法基础与联邦制定法基础。这三种法律基础客观上也演示了美国对于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仅限于普通法案例中对于隐私权的承认到之后将其确认为宪法权利,再到联邦政府针对特殊领域制定联邦法律的发展史也意味着美国隐私权完成了从最初的消极防御权到积极主动权利属性的完美转变。第三部分按照美国近代隐私权发展变革的时间轴线,结合具体案例内容将美国隐私权划分为:物质隐私权、信息隐私权、网络隐私权、姓名、肖像隐私权、名誉隐私权与自决隐私权六大类型。类型的不断扩大化也表明了美国隐私权确认保护的前提条件——“实质物理入侵行为”到“合理隐私利益期待”的转变,促使现今美国隐私权成为了代表人性尊严的人格权权益。第四部分笔者通过阅读诸多具体案例判决内容,总结了美国近代隐私权处理过程中所依据的四大具体原则,包括:不可转让原则、合理隐私期待利益原则、同意与公开不可逆原则、国家安全优先原则。其中以“合理隐私期待利益原则”为最主要的原则,隐私主体必须符合合理隐私期待利益中的主观与客观要件才能确认其被侵害的隐私利益是应当被法律所保护的。最后一部分阐述了美国近代隐私保护对于我国隐私发展的启示。笔者在对美国隐私权内容了解后提出了我国隐私保护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的四点内容,分别为将我国隐私权利提升为宪法性权利、扩展隐私权的救济方式、坚持以法律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管理模式以及国家安全利益优先原则。通过一步步完善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最终促使我国融入国际隐私权利保护的潮流之中。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71.2;DD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军;;名人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9年08期

2 李长全;;隐私权的刑法保护解析[J];法制博览;2019年26期

3 齐鹏飞;;论大数据视角下的隐私权保护模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4 宋飞;;网络环境中关于青少年隐私权保护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9年15期

5 单锐;;院系视域下大学生隐私权意识普及与保护[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年08期

6 姚艳;;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7年11期

7 王志鹏;;比较分析:我国隐私权刑法保护的进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8 徐欣娅;刘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隐私权保护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12期

9 余一多;;网络社会人权新命题:隐私权的反思[J];理论月刊;2018年02期

10 张颖;;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和限制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盛达;;隐私权保护法制需要借鉴何种理论模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苏宇;;对隐私权保护的深层反思——重新认识保密与公开的价值权衡[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邵轶廷;王博;;论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A];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2018年

4 陈佳;;隐性采访与隐私权保护略论[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5 王涛;;宪法上隐私权保护之逆行?——日本最高法院住基网判决评析[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刘小鹏;石佳;;庭审网络直播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7 高超;;刑事案件庭审视频直播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以“大屯路隧道飙车案”庭审视频直播为样本[A];尊重司法规律与刑事法律适用研究(下)——全国法院第27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16年

8 申佳其;;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A];“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7年

9 叶浩文;;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探讨[A];“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10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法研究中心 王天星;酒店业应建立健全客人隐私权保护体系[N];中国旅游报;201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赵康;信息性隐私权的属性之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魏哲哲;细化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保护[N];人民日报;2019年

4 贾运可;为加强隐私权保护点赞[N];消费日报;201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王颖;媒介环境变迁视域下隐私权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6 吴学安;隐私权保护呼吁密织网络法律体系[N];人民法院报;2018年

7 高秀东;收到机票诈骗短信可诉求隐私权保护[N];中国消费者报;201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赵康;数据泄露折射隐私权保护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武晓莉;摄像头下的隐私权如何保护[N];中国消费者报;2017年

10 李婕 安徽大学法学院暨安徽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刑法有必要专门保护隐私权[N];检察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关帅;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隐私权保护[D];武汉大学;2013年

2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春霞;限制与保护: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5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6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炳良;滥发商业电子邮件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向燕;搜查与隐私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韶敏;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2 季笑言;被遗忘权的边界探讨[D];吉林大学;2019年

3 李政毅;大数据时代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4 郭佳玮;从伦理视角看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侵犯[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5 韩序;日本宪法隐私权保护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6 袁晓淑;美国近代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7 王悦;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8 苏晓露;人工智能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法理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9 冯佳琪;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保护[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10 邱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3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93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