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侵权原因行为的立法拓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雄;蓝华生;;环境污染责任适用范围辨析——《侵权责任法》第八章解读之一[J];海峡法学;2011年01期
2 杜景林;;德国环境责任法[J];国际商法论丛;2005年00期
3 吕忠梅;;环境侵权的遗传与变异——论环境侵害的制度演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4 钱正英 ,沈国舫,刘昌明;建议逐步改正“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提法[J];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02期
5 王如松;生态环境内涵的回顾与思考[J];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02期
6 王祖望;我对“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两词的看法[J];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02期
7 徐嵩龄;;关于“生态环境建设”提法的再评论(第一部分)[J];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04期
8 竺效;;论中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发展与再发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吕忠梅;;论环境法上的环境侵权——兼论《侵权责任法(草案)》的完善[J];清华法治论衡;2010年01期
10 徐祥民;;环境污染责任解析——兼谈《侵权责任法》与环境法的关系[J];法学论坛;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斐;;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陈跃;叶娜;程胜高;;我国环境现状与环评走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10 李冠杰;张忠潮;;环境权主体权利辨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国峰;;浅析循环经济立法的生态化[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邢永强;张璋;张洪波;杨皓宇;;浅谈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保护[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3 杨珊珊;;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孙雯雯;;我国流域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创新[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8 王广涛;;对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再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王战江;周桂党;;关于黄河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法制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俊珍;风化型土质金矿尾矿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袁苑;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制的思考与建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艳红;;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以类型化研究为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陈金钊;目的解释方法及其意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4 鲁晓明;;论美国法中市场份额责任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5 高飞;;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J];法商研究;2010年06期
6 李彩虹;;环境污染诉讼:原告无法完成的举证——一起村民诉化工厂污染案的田野调查[J];法学杂志;2010年10期
7 胡学军;;从“抽象证明责任”到“具体举证责任”——德、日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家;2012年02期
8 杨素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9 伊媛媛;;略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及其责任[J];法学评论;2007年01期
10 高利红,余耀军;环境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之探究[J];法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陆生,梁剑;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严格责任反思[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01期
2 鞠佳佳;王静;;醉酒的原因行为能否支配逃逸情节[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袁彬;高雪梅;;论“酒驾肇事”案件的刑法理论问题[J];法学杂志;2009年12期
4 杨得兵;;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原因行为公证必要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5 潘建;;预防和惩治毒驾法律问题探析[J];商;2013年20期
6 梁三利,宋仁海;略论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兼论我国不动产登记效力[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购销公司能否向银行追款?[J];中国工商;2001年07期
8 侯国云,薛荣亮;论刑法因果中的条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孙玉中;陈德敏;;论环境侵害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南省平顶山检察院 王晓民;原因行为不明“同时犯”属未遂[N];检察日报;2008年
2 马建锋 浦小宝;该车辆买卖协议是否有效[N];江苏经济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曼曼;论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0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0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