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利益平衡
发布时间:2020-10-02 06:54
信息,不仅是我们每个人认识事物的基本渠道和依据,更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要素。信息的获取、使用、传播和分享,满足了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丰富了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公民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七条赋予的文化权利的具体表现,其正当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作品是信息的一种,著作权是对作者智力劳动成果,即作品,在法律层面的认可。从自身利益出发,作者及相关权利人希望其著作权受到严格的保护,而广大社会公众则期待通过限制著作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此,著作权和信息共享就像处在天平两端的砝码,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因此,为了鼓励作者的创作热情,实现社会公众充分的信息共享,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整体繁荣,法律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通过各种制度的实施实现著作权和信息共享的平衡。随着著作权领域相关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的出台以及各国国内法的制定,加之技术、科技等相关领域各项规则的完善,信息天平由最初的倾斜,甚至一边倒(著作权法最初并不承认作者的著作权主体地位)达到了今天相对平衡的状态,为促进文化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科技的每一次变革发展,都会使这个天平产生不小的震动,甚至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如此。互联网海量信息无差别共享的特点,使得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共享性和全球性更加明显,信息的这些特征与著作权的专有性、地域性等特点相互碰撞,著作权和信息共享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要缓解这种紧张局面,使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和信息共享达到应有的平衡状态,必须在法律制度层面寻求解决的方法。在我国,构建和完善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间的平衡制度,要以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为基本点,分析有关国际条约在协调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关系方面的宗旨和原则,研究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考虑传统著作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中变通适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制度设计,从著作权保护和限制两方面着手,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增强其对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的协调作用,加强对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权利保障,促进社会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本文的特色之处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理论界定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含义及新特点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含义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新特点
二、信息共享的含义及意义
(一)信息共享的含义
(二)信息共享的意义
三、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的区别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的联系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合理性论证
一、“利益平衡”释义及其哲学基础
(一)“利益平衡”释义
(二)利益平衡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合理性分析
三、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理论支撑
四、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制度保障
五、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现实基础
第三章 中外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相关立法梳理
一、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
(一)两个“因特网条约”
(二)欧盟的《信息社会版权指令》
(三) 小结
二、国外典型的相关规定
(一)美国的《数字千禧版权法》
(二)日本的《版权与邻接权管理事务法》
(三)小结
三、我国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失衡之分析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失衡之表现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力度不足
(二)网络环境中信息共享自由膨胀
(三)传统著作权制度滞后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失衡之原因
(一)专有性与共享性之冲突
(二)地域性与全球性之冲突
(三)保护期限性与高速度传播之冲突
(四)许可使用与大量授权需求之冲突
(五)作品限制技术的滞后与传播技术的更新之冲突
第五章 我国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制度重构
一、加强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
(一)赋予新类型作品著作权
(二)明确网络作品侵权中的责任划分
二、合理限制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
(一)加强与别国著作权制度衔接
(二)适当缩短著作权保护期限
(三)增加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四)细化法定许可使用规则
(五)完善技术保护例外规定
(六)合理限制作者的精神权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2832073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本文的特色之处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理论界定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含义及新特点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含义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新特点
二、信息共享的含义及意义
(一)信息共享的含义
(二)信息共享的意义
三、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的关系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的区别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的联系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合理性论证
一、“利益平衡”释义及其哲学基础
(一)“利益平衡”释义
(二)利益平衡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合理性分析
三、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理论支撑
四、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制度保障
五、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平衡之现实基础
第三章 中外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相关立法梳理
一、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
(一)两个“因特网条约”
(二)欧盟的《信息社会版权指令》
(三) 小结
二、国外典型的相关规定
(一)美国的《数字千禧版权法》
(二)日本的《版权与邻接权管理事务法》
(三)小结
三、我国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失衡之分析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失衡之表现
(一)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力度不足
(二)网络环境中信息共享自由膨胀
(三)传统著作权制度滞后
二、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失衡之原因
(一)专有性与共享性之冲突
(二)地域性与全球性之冲突
(三)保护期限性与高速度传播之冲突
(四)许可使用与大量授权需求之冲突
(五)作品限制技术的滞后与传播技术的更新之冲突
第五章 我国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与信息共享之制度重构
一、加强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
(一)赋予新类型作品著作权
(二)明确网络作品侵权中的责任划分
二、合理限制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
(一)加强与别国著作权制度衔接
(二)适当缩短著作权保护期限
(三)增加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四)细化法定许可使用规则
(五)完善技术保护例外规定
(六)合理限制作者的精神权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重;;版权保护技术措施的危害及其规制[J];知识产权;2014年11期
2 胡开忠;赵加兵;;英国版权例外制度的最新修订及启示[J];知识产权;2014年08期
3 彭茗慧;冯晓青;;国外网络版权保护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中国审判;2012年07期
4 高富平;;寻求数字时代的版权法生存法则[J];知识产权;2011年02期
5 徐素萍;;论版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7期
6 张海鸥;;网络环境下我国版权合理使用的利益平衡[J];图书馆学刊;2010年02期
7 孙肖冀;;论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8 托马斯·海德;刘波林;;伯尔尼公约第六条之二所定完整权之重释[J];版权公报;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汇;版权法上的公共领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新玉;网络环境下版权技术措施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黄蓉;网络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与限制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覃燕红;论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制度[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蔡婕;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失衡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2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3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