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法律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5:22
   一部广受欢迎的作品离不开其中充满魅力的文字作品虚构角色。伴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字作品虚构角色有了更多的价值实现途径,可以跨越不同媒介,甚至可以成为商品“代言人”,隐藏在角色背后的价值正被大力挖掘。随之而生的是与角色相关的纠纷与日俱增,未经文字作品虚构角色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角色的情况时有发生。擅用者为了在赢得利益的同时规避侵权风险对角色进行篡改,既扭曲了角色文义内涵也对原角色市场造成了冲击。现有法律实践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分别以《著作权法》、《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分散保护。但这样的保护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为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构成元素分散在作品之中,缺少卡通角色的直观形象。《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是作品。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可版性标准难以确定,文字角色只能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获得保护。这种情况下角色的各个要素所受保护十分有限,首先角色名称与角色性格特征都不在保护范围之内,其次角色整体形象也要与情节相结合才能获得保护。文字作品角色若要获得《商标法》保护需经过注册,繁琐的注册程序以及维持权利所需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角色获取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主体有限且缺乏针对客体与具体侵权行为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域外国家和组织的文字作品虚构角色保护制度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现有保护制度的改善建议。《反不正当竞争法》与《著作权法》、《商标法》相比其立法宗旨和灵活性都更适于规制擅用行为,域外对于角色元素的使用也都采取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所以在现有法律制度基础上可以将保护职能归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目前司法实践中通常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作为依据实现保护目的,但在商品上使用角色形象或相关元素已经成为商品促销的一种常用手段,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独立条款来规制擅用角色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修订后以擅用行为是否造成混淆为侵权判定标准,本文结合消费者消费动机对此提出了修改建议,以使反不正当竞争法能更好地契合实际。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擅自使用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影响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概念
        2.1.2 文字作品虚构角色构成要素
    2.2 擅用行为对原角色的冲击
        2.2.1 扭曲原角色文化内涵
        2.2.2 压缩原角色市场
第3章 现行法律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保护与不足
    3.1 著作权法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保护与不足
        3.1.1 保护元素有限
        3.1.2 难以统一可版性标准
    3.2 商标法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保护与不足
        3.2.1 商标法在注册程序和注册成本方面的局限
        3.2.2 难以阻却利用角色影响力的行为
    3.3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保护与不足
第4章 对域外文字作品虚构角色保护制度的考察
    4.1 德国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保护制度
    4.2 美国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保护制度
        4.2.1 版权法的保护
        4.2.2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保护
    4.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保护制度
    4.4 对域外文字作品虚构角色保护制度的评析
第5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建议
    5.1 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文字作品虚构角色的正当性
    5.2 具体措施
        5.2.1 扩大主体范围
        5.2.2 明确保护客体及保护时限
        5.2.3 增加擅用文字作品虚构角色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条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炼红;邓文武;;商品化权之反思与重解[J];知识产权;2014年08期

2 赵晖;;互联网思维下的“粉丝经济”[J];上海信息化;2014年06期

3 温世扬;;论“标表型人格权”[J];政治与法律;2014年04期

4 瞿灵敏;;论商品化人格权[J];东方法学;2014年01期

5 韩若冰;;日本角色经济的产生与发展[J];东岳论丛;2014年01期

6 吴汉东;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J];法学;2004年10期

7 张恒学;文学人物形象:世纪之初的文学关怀——来自“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研讨会”的理论思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4期

8 郭玉军 ,甘勇;论角色商品化权之法律性质[J];知识产权;2000年06期

9 刘春霖;商品化权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郑成思;商品化权刍议[J];中华商标;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丹丹;商品化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范少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2 王康;虚拟角色商品化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3 邓怀明;角色商品化权的著作权法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周轶;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5 刘欢迎;论保护作品完整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杜依民;山寨文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华栋;形象权、角色版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姜红;论我国商品化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8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48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