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15:37
  在如今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在不断更新,正是由于网络的全球普及性与传播广泛性,使得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渐变得透明化,隐私空间也在逐渐变得狭窄。通过对网络隐私侵权案件的事件调查与研究发现,网络隐私侵权案件数量在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网络隐私侵权案件中所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以及网络隐私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使得网络隐私面临着严重侵害的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我国目前已经是网民大国,在全球网民数量处于第一,网络隐私侵权案件也处于频发状态,但对于网络隐私的保护却没有单独的法律,多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之中,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践中司法裁判机关大多是以《侵权责任法》为主要依据进行裁定,网络隐私处于没有具体统一的法律进行规制的状态,使得网络隐私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并未得到全面合理的保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以网络隐私侵权案件为实践研究基础,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十年的网络隐私侵权案件进行问题分析,并对问题的产生缘由进行理论探究,通过对网络隐私的概念、客体、性质进行界定为下文对网络隐私侵权实践打好理论基础,并对侵权主体、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特殊免责事...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及客体
        一、网络隐私权的概念界定
        二、网络隐私权的客体
    第二节 网络隐私权的性质
        一、关于网络隐私权性质的争议
        二、网络隐私权性质之我见
    第三节 网络发展对隐私权的影响
        一、网络发展对隐私权的冲击
        二、网络隐私权的权利演进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案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总体统计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案件统计分析所呈现的问题
        一、对网络隐私侵权的认定不明确
        二、适用法律依据不统一
        三、网络隐私侵权赔偿缺少明确标准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案件多发的原因
        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加大了网络隐私权被侵犯的可能性
        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存在高危漏洞
        三、隐私数据具有经济价值
        四、隐私权人对其隐私的支配控制能力减弱
        五、隐私权人的隐私保护意识不强
        六、侵权案件审判标准不够明确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责任构成理论完善
    第一节 细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责任主体
        一、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主体的认定
        二、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责任主体分类
    第二节 确立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责任承担归责原则
        一、一般网络用户的归责原则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隐私权的归责原则
    第三节 明确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的表现形式
        一、针对个人数据的侵害
        二、针对私人活动的侵害
        三、针对私人领域的侵害
    第四节 确定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认定标准
        一、侵权行为的违法性
        二、造成网络隐私损害后果
        三、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侵权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
    第五节 规定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的特殊免责事由
        一、基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性公共利益免责
        二、基于公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免责
        三、基于“通知一删除”规则的免责
第四章 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民法展望
    第一节 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现状
        一、立法缺乏系统性
        二、立法具有保守性
    第二节 加快完善网络隐私权的民事保护
        一、在《民法总则》中明确网络隐私权的地位
        二、明确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
        三、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特殊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隐私侵权的法律责任承担研究[J]. 义瑛.  法制与社会. 2016(29)
[2]论网络侵权中的通知规则[J]. 王利明.  北方法学. 2014(02)
[3]中国法律实证研究的回归与超越[J]. 赵骏.  政法论坛. 2013(02)
[4]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 王利明.  法学家. 2012(01)
[5]试论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J]. 张振亭.  商场现代化. 2010(31)
[6]浅析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J]. 林子瀚.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6)
[7]互联网上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解读[J]. 张新宝,任鸿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4)
[8]解读《侵权责任法》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J]. 许梅珍,罗燕圆.  法制与社会. 2010(20)
[9]网络隐私权侵权的有关问题探讨——以“人肉搜索”为例[J]. 戚昌厚,张喜凤.  法制与社会. 2010(17)
[10]网络隐私权保护:域外模式述评及我国模式探索[J]. 徐敬宏.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05)

硕士论文
[1]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实证研究[D]. 余秀文.南昌大学 2018
[2]网络环境中侵犯隐私权的民事责任研究[D]. 王清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3]人格权网络侵权问题研究[D]. 王亚琼.山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5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75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9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