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8 04:29
  我国农民住房财产权具有特定的政策内涵,包括农民房屋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性权利。构建和完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政府意图通过试点先行的方式,在试点地区检验政策实施的可行性。经过三年的试点实践,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仍未形成有效闭环,不具备全面开展的条件,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因此,本文在梳理现行法律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总结试点地区的改革经验,就如何构建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界定。首先,本文阐述了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内涵和性质。农民住房财产权是农民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集合,是一种复数物权、受限制物权。其次,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内涵及特征。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是抵押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将其房屋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给债权人的行为。这种抵押行为虽具有担保物权的一般特性,但也有不同的特点,它要求“房地一体”抵押而非单独抵押,要求权利抵押而...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界定
    (一) 农民住房财产权
        1. 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政策内涵
        2. 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权利性质
    (二)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
        1.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内涵
        2.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特征
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规制现状
    (一)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相关法律规定
        1. 现行法规定
        2. 对现行法规定的反思
    (二) 国家政策对现行法的突破
        1. 抵押政策梳理
        2. 对政策导向的评析
三、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试点实践
    (一) 试点地区的典型模式
        1. 重庆模式
        2. 成都模式
        3. 林甸模式
    (二) 试点地区的实践总结
        1. 试点实践的经验
        2. 试点实践的不足
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制度构建
    (一)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基本制度
        1.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主体
        2.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客体
        3.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设立程序
        4.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机制
    (二)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配套制度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 加快农房确权登记
        3. 建立抵押激励制度
        4. 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23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023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9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