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15:39
  长期以来,合同仅被视为转移特定物所有权的一种方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合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已不再只是取得特定物的所有权,而是为了从交易的商品中获取可得利益。我国《合同法》第113条对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进行了规定,但实证考察发现,法院往往较少支持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使其在某种意义上沦为“沉睡的条款”。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困境的原因在于:第一,概念的混淆。可得利益与直接损失、间接损失、返还利益、信赖利益、期待利益等存在误用,尚需厘清。第二,规则的局限。模糊的预见规则:预见的对象和判断并不明晰,法院往往在援引《合同法》第113条后,就径直认定违约方对可得利益损失是不能预见的;严格的确定规则:确定通常伴随着不是偶然、推测或远程的表述,但可得利益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法院对可得利益的证明设置了较高的标准,导致非违约方举证困难;繁杂的计算规则:虽然有指导意见给出了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公式,但在该计算公式中,最为核心的“可得利益损失总额”如何计算却并未明确,法院往往是酌情认定、大致估算等。第三,裁判的机械。当前法院对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表现得较为谨慎、保守甚至消极,尚未较好承担起创设裁判规范的任务。...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困境:沉睡的条款
    (一)法律表达
    (二)司法适用
    (三)法律表达与司法适用之脱节
二、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概念的混淆
        1.可得利益与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2.可得利益与返还利益、信赖利益、期待利益
    (二)规则的局限
        1.模糊的预见规则
        2.严格的确定规则
        3.繁杂的计算规则
    (三)裁判的机械
三、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应然定位
    (一)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肯认
        1.社会分工、规模市场与“新”财产
        2.允诺——权利转移
        3.激励功能
    (二)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限制
        1.行为自由与行为后果
        2.经济合理性
四、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考量因素
    (一)合同内容
    (二)交易习惯
    (三)法律政策
五、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完善措施
    (一)核心概念的厘清
        1.可得利益
        2.语义确证
    (二)具体规则的改进
        1.预见规则的明晰化
        2.确定规则的降低化
        3.计算规则的类型化
    (三)经验法则的运用
        1.结合生活常理
        2.借鉴专家意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潜伏于双务合同中的等价性[J]. 朱朝晖.  中外法学. 2020(01)
[2]反思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J]. 雷磊.  法学家. 2019(04)
[3]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下的统一损害赔偿[J]. 徐建刚.  政法论坛. 2019(04)
[4]民法典合同编的立法建议[J]. 刘承韪.  法学杂志. 2019(03)
[5]中国民法学的效率意识[J]. 熊丙万.  中国法学. 2018(05)
[6]印证:经验法则、证据规则与证明模式[J]. 汪海燕.  当代法学. 2018(04)
[7]合同编解除制度的完善[J]. 王利明.  法学杂志. 2018(03)
[8]论侵权法上可得利益损失的合理确定性[J]. 阮神裕.  财经法学. 2017(05)
[9]合同撤销与履行利益赔偿[J]. 尚连杰.  法商研究. 2017(05)
[10]法律概念是重要的吗[J]. 雷磊.  法学研究. 2017(04)

硕士论文
[1]违约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研究[D]. 郭晶.兰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63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063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