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信息收集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6 10:13
我们在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时,也因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及不当使用、处理,保护措施不力导致自身权益的损害。当前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遭到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双重挑战,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也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既然个人信息收集无法避免,我们更需要关注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及如何规制个人信息的收集行为。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各种主流的理论观点,总结热点事件及案例,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个人信息”定性,提出所有关系到个人或者是有个人所产生的信息均应属于个人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能造成隐私风险。而应依靠以收集时的具体场景为中心及其场景的延续情形为导向进行一个动态的界定,所以个人信息的收集应以收集时的具体场景为中心,且其后续传播及利用不得超出原初的情景脉络;并针对当前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从个人信息收集的主体入手,区分不同信息收集主体,包括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政府机构及网络电子经营商等社会化的主体,基于不同的收集目的进行管理;并提出借鉴美国对个人信息范围的界定,坚持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和“动态关联性”特征;第三章和第四章则从个人信息收集的原则及程序方向论证如何在中间环节保证所...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主体
2.1 政府及其行政机关
2.1.1 中央银行建立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2.1.2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机构
2.2 网络信息平台
2.2.1 社会化的个人信息收集机构
2.2.2 网络经营商及服务提供商
2.3 信息收集主体的资格
第3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客体
3.1 个人信息应以场景理论为中心进行动态界定
3.2 适用范围应评估不同场景中的信息风险水平
第4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原则
4.1 知情同意原则
4.2 最小收集原则
4.3 信息有效性原则
4.4 信息完整性原则
第5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程序
5.1 依法收集与信息公开
5.2 直接收集与间接收集
5.3 全面收集与信息管理
第6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归档整理
6.1 个人信息归档的现状分析
6.1.1 我国个人信息管理的立法现状
6.1.2 美国、欧盟、日本个人信息管理的立法比较分析
6.2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6.2.1 信息主体的权利义务
6.2.2 收集者的权利义务
6.3 数据营销公司数据库的法律规制
第7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违法行为
7.1 窃取个人信息行为
7.2 买卖个人信息行为
7.3 泄露及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
7.4 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行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执法检查[J]. 倪俊,鲁传颖,沈逸,石建兵,方师师.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8(01)
[2]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法律保护[J]. 陈奇伟,刘倩阳.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9)
[3]大数据背景下政府信息形成权的行使[J]. 陈晓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与管控——基于徐玉玉被骗身亡事件的审视[J]. 徐漪,沈建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4)
[5]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电信诈骗综合治理研究[J]. 张新宝,葛鑫.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5)
[6]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重构[J]. 范为. 环球法律评论. 2016(05)
[7]编纂一部网络时代的民法典[J]. 王利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7)
[8]快递实名收寄制下用户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 郑佳宁.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6)
[9]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J]. 杨震,徐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10]网络环境下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与法律对策[J]. 蓝寿荣,黄申. 企业经济. 2016(03)
博士论文
[1]涉网络犯罪相关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 张巍.华东政法大学 2014
[2]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D]. 吴苌弘.华东政法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快递服务中的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 陈胜智.湘潭大学 2016
[2]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 胡琴.兰州大学 2016
[3]大数据时代下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D]. 童园园.华东政法大学 2014
[4]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D]. 陈江.复旦大学 2014
[5]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研究[D]. 迟琼.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D]. 肖勇.南昌大学 2012
[7]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认定[D]. 林霖.南昌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1416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主体
2.1 政府及其行政机关
2.1.1 中央银行建立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2.1.2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机构
2.2 网络信息平台
2.2.1 社会化的个人信息收集机构
2.2.2 网络经营商及服务提供商
2.3 信息收集主体的资格
第3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客体
3.1 个人信息应以场景理论为中心进行动态界定
3.2 适用范围应评估不同场景中的信息风险水平
第4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原则
4.1 知情同意原则
4.2 最小收集原则
4.3 信息有效性原则
4.4 信息完整性原则
第5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程序
5.1 依法收集与信息公开
5.2 直接收集与间接收集
5.3 全面收集与信息管理
第6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归档整理
6.1 个人信息归档的现状分析
6.1.1 我国个人信息管理的立法现状
6.1.2 美国、欧盟、日本个人信息管理的立法比较分析
6.2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6.2.1 信息主体的权利义务
6.2.2 收集者的权利义务
6.3 数据营销公司数据库的法律规制
第7章 个人信息收集的违法行为
7.1 窃取个人信息行为
7.2 买卖个人信息行为
7.3 泄露及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
7.4 侵犯隐私的“人肉搜索”行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执法检查[J]. 倪俊,鲁传颖,沈逸,石建兵,方师师.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8(01)
[2]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法律保护[J]. 陈奇伟,刘倩阳.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9)
[3]大数据背景下政府信息形成权的行使[J]. 陈晓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与管控——基于徐玉玉被骗身亡事件的审视[J]. 徐漪,沈建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4)
[5]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电信诈骗综合治理研究[J]. 张新宝,葛鑫.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5)
[6]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重构[J]. 范为. 环球法律评论. 2016(05)
[7]编纂一部网络时代的民法典[J]. 王利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7)
[8]快递实名收寄制下用户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 郑佳宁.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6)
[9]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J]. 杨震,徐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10]网络环境下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与法律对策[J]. 蓝寿荣,黄申. 企业经济. 2016(03)
博士论文
[1]涉网络犯罪相关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 张巍.华东政法大学 2014
[2]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D]. 吴苌弘.华东政法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快递服务中的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 陈胜智.湘潭大学 2016
[2]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 胡琴.兰州大学 2016
[3]大数据时代下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D]. 童园园.华东政法大学 2014
[4]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D]. 陈江.复旦大学 2014
[5]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研究[D]. 迟琼.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D]. 肖勇.南昌大学 2012
[7]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认定[D]. 林霖.南昌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1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0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