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同人作品”与原作的著作权冲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8 04:25
  在学界引起广泛讨论的《此间的少年》一案,原审法院于2018年8月16日作出判决,该判决中判定被告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益,而是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承担相应的不正当竞争的侵权责任。法院历经两年,才作出如此判决,也许有其一定的考量,但是关于判决说理本文认为其并不一定完全正确,而且这样的判决也不利于我国知识产权法以及经济法的司法完善。本文认为,原判决在被告出版发行案涉作品行为的认定上存在瑕疵,被告并不满足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并且,直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原则性条款,相当于向一般条款的逃避,放弃了更细致的法条。应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来规制著作权侵权行为,而通用的以“实质性相似”判断著作权侵权的标准,可能对“同人作品”这种新兴文学形式无法达到完全适用。细化实质性相似判断标准,灵活解释我国合理使用制度,或成为判断“同人作品”著作权侵权,规制“同人”作者的有效途径。文章由四部分组成,首先,还原案件经过,列举原被告关于案件的观点,以及总结争议焦点;其次,对于公开发行“同人作品”的行为,能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讨论,就法...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基本案情
    二、本案争议焦点
        (一)被诉作品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二)被诉作品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第二章 “同人作品”公开发行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一、原则性条款的法律适用
        (一)理论中关于原则性条款的适用
        (二)本案的法律适用分析
    二、被告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标准
        (二)关于被告行为的分析
第三章 “同人作品”著作权侵权认定
    一、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标准
        (一)“接触加实质相似”的判断标准
        (二)实务中对“接触加实质相似”的裁判
    二、实质相似标准与认定同人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冲突
        (一)“实质相似”的局限性
        (二)“同人作品”的特殊性
        (三)认定被诉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可行性
    三、驳“同人作品”的抗辩——合理使用
        (一)理论中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评判标准
        (二)实践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认定
        (三)“同人作品”不构成合理使用
第四章 关于案例的解决
    一、案例的判决及评析
    二、实践中的困难与革新的必要性
        (一)司法层面的困难
        (二)“同人作品”的价值与革新的必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144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44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