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方法在侵权损害赔偿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16:15
侵权法作为权利侵害后的救济法,起着保障和补偿受害人的重要功能,矫正正义理论一直占据着侵权理论研究的主流地位。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产生的所得与所失,依据矫正正义去分配导致的损害与赔偿,从而达到法律的正义。与之相对,文章通过系统介绍经济分析理论在赋予侵权损害赔偿一种经济学解释的同时,并以法律经济学理论中的财富最大化理论、帕累托最优标准和理性选择理论为指导,运用个人主义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工具分别建立过错责任、严格责任以及免责事由的经济分析模型。结合现实判例将以上模型进行应用,论述经济分析方法在我国侵权损害赔偿机制中,在如何分配由侵权产生的私人成本的同时,也对社会成本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一部好的侵权法既能实现私人成本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进行一个公正合理的分配,也能使由该类侵权行为产生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达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目标,从而能够兼顾案件裁判的公平和效率。
【文章来源】:山东政法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 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
一、侵权损害赔偿中的法律经济学基础
(一) 法律经济学的渊源和发展
(二) 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假设
(三) 法经济学的激励机制与二元归责原则体系的契合
二、经济分析方法在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分析与应用
(一) 过失责任经济分析的基础—汉德公式
(二) 汉德公式的经济学诠释
(三) 选择预防主体的标准
(四) 过失责任的效率分析与应用
(五) 对过失责任的效率分析模型应用的总结和反思
三、经济分析方法在严格责任损害赔偿中的分析与应用
(一) 严格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二) 严格责任的经济分析模型应用
(三) 对严格责任效率分析模型应用的总结
四、免责事由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 正当防卫
(二) 不可抗力
(三)紧急避险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权利影响侵权民事责任的路径分析[J]. 刘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汉德公式量化困境及其消解——以间主观性为视角[J]. 徐昀,王森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对波斯纳和法律经济分析的一个争辩式解读——兼与林立先生商榷[J]. 王博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4]对《侵权责任法》第35条第1项规定的法律经济分析[J]. 胡伟强. 学习与探索. 2015(12)
[5]高楼抛掷物致害的法律规制——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经济分析为中心[J]. 刘廷华. 北方法学. 2012(01)
[6]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体系[J]. 陈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7]高空抛物责任承担的经济学分析——由可能加害人实施补偿的合理性[J]. 吴煦,逯笑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5)
[8]汉德公式的解读与反思[J]. 冯珏. 中外法学. 2008(04)
[9]试析“经济人”假设的边界问题[J]. 张新生,陶翀.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9)
[10]对侵权法归责原则的思考[J]. 胡安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博士论文
[1]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 吴景丽.北京交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医疗侵权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D]. 姚慧楠.吉林大学 2016
[2]经济分析方法在侵权责任认定中的应用研究[D]. 王进.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9524
【文章来源】:山东政法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 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
一、侵权损害赔偿中的法律经济学基础
(一) 法律经济学的渊源和发展
(二) 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假设
(三) 法经济学的激励机制与二元归责原则体系的契合
二、经济分析方法在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分析与应用
(一) 过失责任经济分析的基础—汉德公式
(二) 汉德公式的经济学诠释
(三) 选择预防主体的标准
(四) 过失责任的效率分析与应用
(五) 对过失责任的效率分析模型应用的总结和反思
三、经济分析方法在严格责任损害赔偿中的分析与应用
(一) 严格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二) 严格责任的经济分析模型应用
(三) 对严格责任效率分析模型应用的总结
四、免责事由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 正当防卫
(二) 不可抗力
(三)紧急避险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权利影响侵权民事责任的路径分析[J]. 刘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汉德公式量化困境及其消解——以间主观性为视角[J]. 徐昀,王森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对波斯纳和法律经济分析的一个争辩式解读——兼与林立先生商榷[J]. 王博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4]对《侵权责任法》第35条第1项规定的法律经济分析[J]. 胡伟强. 学习与探索. 2015(12)
[5]高楼抛掷物致害的法律规制——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经济分析为中心[J]. 刘廷华. 北方法学. 2012(01)
[6]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体系[J]. 陈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7]高空抛物责任承担的经济学分析——由可能加害人实施补偿的合理性[J]. 吴煦,逯笑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5)
[8]汉德公式的解读与反思[J]. 冯珏. 中外法学. 2008(04)
[9]试析“经济人”假设的边界问题[J]. 张新生,陶翀.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9)
[10]对侵权法归责原则的思考[J]. 胡安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博士论文
[1]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 吴景丽.北京交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医疗侵权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D]. 姚慧楠.吉林大学 2016
[2]经济分析方法在侵权责任认定中的应用研究[D]. 王进.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9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3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