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9:06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汽车制造企业和技术研发新势力的关注,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我国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已有重大突破,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量产化,但在理论知识积累和制度框架构建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在智能网联汽车中,智能驾驶系统的加入,共享了车辆的控制权,减轻了人类驾驶者的驾驶义务,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然而,无论多么成熟的智能驾驶技术也不能保证绝对的行车安全,在错综复杂的道路和行车环境中,技术仍存在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特殊性,在适用传统民事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时,存在一定冲突。为此,需要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以融入传统民事侵权法律制度框架内,并构建新的专门规定,规制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以三个不同案例为出发点,分析、思考事故发生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侵权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和分类,认定智能驾驶技术属于认知AI,并采用SAE International标准,对不同自动化...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中国白帽黑客入侵特斯拉汽车
二、奔驰C200L高速失控事件
三、Uber测试车交通事故
第二章 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一、人工智能概述
(一)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二) 人工智能的分类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一)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
(二) 智能驾驶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三) 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类
第三章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的特殊性
一、智能网联汽车侵权主体的特殊性
(一) 智能驾驶系统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
(二) 智能驾驶系统实际控制人认定的复杂性
二、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行为的特殊性
(一) 智能驾驶系统侵权行为的自主性
(二) 智能驾驶系统侵权行为的不可预知性
三、智能网联汽车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特殊性
第四章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制及其局限性
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法律规制缺位
(一) 智能网联汽车指导性文件
(二)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标准
二、我国现行法律的局限性
(一) 《侵权责任法》的局限性
(二)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局限性
(三) 《产品质量法》的局限性
第五章 域外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法律规制与启示
一、域外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不同规定
(一) 美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二) 德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三) 英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四) 日本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探索
二、域外相关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 合理划分政府与制造商的责任
(二) 构建全面的权责体系
(三) 制定保险规定细则
(四) 确立开放式的侵权赔偿保障制度
第六章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制度构建
一、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构建的原则
二、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构想
(一)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中的责任主体
(二)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的责任承担规则
(三)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中的证明责任
三、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落实的保障体系
(一) 明确智能网联汽车适用规则和法律地位
(二) 严控智能网联汽车生产、销售环节
(三) 规定智能网联汽车行车数据保留
(四) 确立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制度
(五) 设立智能网联汽车基金会
(六) 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专门性管理办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人驾驶汽车事故成因分析与责任划分[J]. 潘福全,王铮,泮海涛,张丽霞,杨金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06)
[2]自动驾驶型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认定研究[J]. 张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3]智能汽车的侵权法问题与应对[J]. 殷秋实.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4]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侵权责任构造分析[J]. 张力,李倩.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8)
[5]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法律规制——以“Uber无人车致人死亡案”为视角[J]. 吴士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6]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J]. 郑志峰. 法学. 2018(04)
[7]人工智能产品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研究[J]. 张童. 社会科学. 2018(04)
[8]人工智能技术与责任法的变迁——以自动驾驶技术为考察[J]. 冯洁语. 比较法研究. 2018(02)
[9]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民法问题分析[J]. 齐恩平,曹一夔.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8(01)
[10]论人工智能对未来法律的多方位挑战[J]. 高奇琦,张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自主驾驶汽车智能控制系统[D]. 孙振平.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智能驾驶交通事故法律问题研究[D]. 付扬.沈阳师范大学 2018
[2]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侵权法律规制研究[D]. 朱仕杰.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人工智能的法理探究[D]. 姚源.苏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247666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中国白帽黑客入侵特斯拉汽车
二、奔驰C200L高速失控事件
三、Uber测试车交通事故
第二章 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一、人工智能概述
(一)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二) 人工智能的分类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一)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
(二) 智能驾驶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三) 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类
第三章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的特殊性
一、智能网联汽车侵权主体的特殊性
(一) 智能驾驶系统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
(二) 智能驾驶系统实际控制人认定的复杂性
二、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行为的特殊性
(一) 智能驾驶系统侵权行为的自主性
(二) 智能驾驶系统侵权行为的不可预知性
三、智能网联汽车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特殊性
第四章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制及其局限性
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法律规制缺位
(一) 智能网联汽车指导性文件
(二)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标准
二、我国现行法律的局限性
(一) 《侵权责任法》的局限性
(二)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局限性
(三) 《产品质量法》的局限性
第五章 域外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法律规制与启示
一、域外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不同规定
(一) 美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二) 德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三) 英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四) 日本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侵权责任的相关探索
二、域外相关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 合理划分政府与制造商的责任
(二) 构建全面的权责体系
(三) 制定保险规定细则
(四) 确立开放式的侵权赔偿保障制度
第六章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制度构建
一、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构建的原则
二、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构想
(一)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中的责任主体
(二)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的责任承担规则
(三) 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中的证明责任
三、智能网联汽车民事侵权责任落实的保障体系
(一) 明确智能网联汽车适用规则和法律地位
(二) 严控智能网联汽车生产、销售环节
(三) 规定智能网联汽车行车数据保留
(四) 确立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制度
(五) 设立智能网联汽车基金会
(六) 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专门性管理办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人驾驶汽车事故成因分析与责任划分[J]. 潘福全,王铮,泮海涛,张丽霞,杨金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06)
[2]自动驾驶型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认定研究[J]. 张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3]智能汽车的侵权法问题与应对[J]. 殷秋实.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4]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侵权责任构造分析[J]. 张力,李倩.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8)
[5]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法律规制——以“Uber无人车致人死亡案”为视角[J]. 吴士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6]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J]. 郑志峰. 法学. 2018(04)
[7]人工智能产品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研究[J]. 张童. 社会科学. 2018(04)
[8]人工智能技术与责任法的变迁——以自动驾驶技术为考察[J]. 冯洁语. 比较法研究. 2018(02)
[9]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民法问题分析[J]. 齐恩平,曹一夔.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8(01)
[10]论人工智能对未来法律的多方位挑战[J]. 高奇琦,张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自主驾驶汽车智能控制系统[D]. 孙振平.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智能驾驶交通事故法律问题研究[D]. 付扬.沈阳师范大学 2018
[2]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侵权法律规制研究[D]. 朱仕杰.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人工智能的法理探究[D]. 姚源.苏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247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4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