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住所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1-06-29 19:10
  住所是自然人法律关系的中心领域,住所制度在现代民法制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我国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立法上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25条关于住所的规定,该项法律条文确立了我国以户籍和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登记居所为基础,以经常居所为标准的住所确定规则,该法条是对住所制度的一种错误理解与规制。除此之外我国住所制度也存在着其他缺陷与不足,住所制度对于自然人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对我国住所制度进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意见无论是对司法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具有相当的作用和意义,这是本文的出发点与目的。在论述我国住所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提出本文的主题,对住所制度进行概述,包括住所的定义,梳理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关于住所制度的不同规定。第二章论述住所对自然人的法律意义,包括确定民事主体状态、决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决定债务清偿地、确定涉外关系准据法、确定管辖和司法文书送达地,通过此章不仅可以明确住所的效力和意义,更能理解我国完善住所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章作为本文的重点,分析并指出我国住所制度的不足,其中包括对《...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住所制度概述
    (一) 住所的概念
    (二) 大陆法系的住所制度
        1. 纯粹依客观居住事实决定住所
        2. 间接结合自然人主观意思决定住所
        3. 直接规定依主客观双要件决定住所
        4. 特定身份主体的住所规定
    (三) 普通法系的住所制度
        1. 原始住所
        2. 选择住所
        3. 依附住所
二、住所对自然人的法律意义
    (一) 确定自然人民事主体状态的住所地根据
        1. 申请宣告失踪的住所地根据
        2. 申请宣告死亡的住所地根据
    (二) 住所对债务履行地的决定
    (三) 住所与监护关系的建立
        1. 住所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
        2. 住所与成年人的监护关系
    (四) 住所与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确定
    (五) 住所与诉讼管辖的法院和司法文书的送达地
三、我国住所制度的不足
    (一) 我国住所与户籍、居所的制度混同
        1. 以户籍为根据的住所制度
        2. 以经常居所为标准的住所制度
    (二) 住所认定忽视主观意图
    (三) 住所类型混杂
    (四) 特定身份主体住所制度缺失
        1. 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特定身份与住所缺失
        2. 妻子的特定身份与住所缺失
四、我国住所制度不足的完善
    (一) 完善以户籍、经常居所为基础的住所制度
        1. 加强户籍、有效证件登记准确性
        2. 优化经常居所概念
    (二) 引入主观意图推定
    (三) 完善住所类型
        1. 法定住所内容扩充
        2. 意定住所自由选择
    (四) 实行特定身份主体的住所制度
        1. 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特定身份住所
        2. 妻子的特定身份住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人住所的冲突及法律适用问题辨析——兼评现行立法上的经常居所[J]. 王克玉.  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 2016(00)
[2]《民法总则》制定与我国监护制度之完善[J]. 杨立新.  法学家. 2016(01)
[3]从户籍改革谈我国自然人住所制度的完善——以“住所”与“经常居住地”在概念及认定上的区别为视角[J]. 周颖.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5(04)
[4]自然人属人法与经常居所的中国式选择、判准和适用——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5条[J]. 杜焕芳.  法学家. 2015(03)
[5]属人法的主义之争与中国道路[J]. 宋晓.  法学研究. 2013 (03)
[6]从住所、国籍到经常居所地——我国属人法立法变革研究[J]. 杜新丽.  政法论坛. 2011(03)
[7]从“身份”到“场所”——属人法连结点的历史与发展[J]. 董海洲.  法学家. 2010(01)
[8]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J]. 李永军,王伟伟.  政法论坛. 2009(06)
[9]属人法的新发展——当事人所在地法[J]. 袁发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8(01)
[10]国际私法上自然人住所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 颜林.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国际私法中的自然人住所制度研究[D]. 王晓燕.西南政法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56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56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