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人格权”的民事司法救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16:30
新兴人格权是指在现行立法上,尚未被明确规定为法定的权利类型,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并值得法律保护的正当性的人格利益。本文通过对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前后,裁判文书网中出现的“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的检视,真实的反映出当下“新兴人格权”案件受理过程中立案范围窄、审查标准高、裁判理由与裁判结果之间缺乏有说服力的逻辑关系、同案不同判、有违法制统一原则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起诉门槛”高、滥诉的成本低、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所导致。应借鉴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构造和诉讼要件的理论,立足于《民法总则》、《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解释》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司法实际,改革起诉和受理制度,其中包括:一是对立案受理制度的改革。使立案环节不再是最重要的环节,达到降低“起诉门槛”的目的。二是法院组织结构进行配套改革,法院组织结构进行配套改革以适应实体裁判要件后置的改革需要。三是责任费用机制改革。为达到制约滥诉,化解司法裁判资源的有限性和纠纷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起诉标准中增加诉讼费用的规定,将不必要的诉讼排除。通过司法的方式实现“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的救济必然要涉及“诉的利益”问题,诉的利益在确认之诉中...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兴人格权”的界定
1.“新兴权利”与“新兴人格权”
2.“新兴人格权”的实践类型分析
(二)对于“新兴人格权”民事司法救济研究的必要性
(三)“新兴人格权”案件实证数据分析
1.数据来源
2.案例统计与反思
(四)小结
二、基于“新兴人格权”的起诉与受理
(一)国内外民事起诉与受理制度现况
1.现行法律对起诉与受理制度的规定
2.起诉与受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3.域外关于民事起诉条件的规定
(二)基于“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的起诉与受理的障碍
1.“新兴人格权”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形
2.对新兴人格权诉权的民事司法救济中存在的障碍:
(三)对我国涉及“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受理制度的反思
1.普通民事案件起诉难原因分析
2.关于“新兴人格权”案件起诉和受理标准的设想
(四)小结
三、基于“新兴人格权”的诉权滥用情况分析
(一)诉权滥用与相关概念辨析
(二)保障诉权与规制诉权滥用的关系
(三)“新兴人格权”诉权滥用的实证分析
1.诉权滥用在我国的法律规制与滥诉的应对
2.诉权滥用常见表现形式及出现的非必然性分析
3.“新兴人格权”案件诉权滥用实例分析
(四)“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诉权滥用原因分析
1.诉讼程序的缺陷
2.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
3.滥诉的成本低
4.处罚措施的欠缺
(五)基于“新兴人格权”诉讼对我国相关诉讼制度的完善思考
1.民事起诉标准的构建
2.责任费用机制
(六)小结
四、法院对“新兴人格权”民事司法确认的裁判逻辑
(一)关于司法确认“新兴权利”的学说争鸣
(二)域外“新兴人格权”司法救济的裁判逻辑
(三)我国“新兴人格权”司法救济的裁判逻辑
1.我国“新兴人格权”司法救济的案例分析
2.我国法院对“新兴人格权”案件裁判的原则
3.“新兴人格权”案件中的实体性权利判决标准
(四)我国裁判规范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关于法院工作中处理“新兴人格权”案件的其他思考
1.需加强对法官的继续教育与学习
2.积极促进专家参与
3.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六)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学术论文
二、著作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据隐私与尊严隐私:谷歌西班牙案、被遗忘权与公共领域的构建[J]. 罗伯特·C.波斯特,王旭. 京师法学. 2019(00)
[2]权利泛化思潮的危害及防范[J]. 祝捷. 人民论坛. 2019(S1)
[3]作为新兴权利司法保护方法的一般人格权[J]. 张建文. 法学杂志. 2019(06)
[4]新兴权利案件的裁判方法分析——以欧盟“被遗忘权第一案”为例[J]. 段卫利. 学习与探索. 2019(06)
[5]回应“权利泛化”的挑战[J]. 陈景辉. 法商研究. 2019(03)
[6]论人格权的法定性与开放性[J]. 王利明. 经贸法律评论. 2018(01)
[7]第五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 魏新. 求是学刊. 2018(06)
[8]新兴权利保护的合法利益说研究[J]. 张建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9]论新型人格权司法证成的基本准则[J]. 徐钝. 法商研究. 2018(03)
[10]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提升与未来关注[J]. 侯学宾,郑智航. 求是学刊. 2018(03)
硕士论文
[1]论我国新型权利确立的司法路径[D]. 张新语.山东大学 2019
[2]能动司法视野下权利的司法生成[D]. 郝洪伟.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司法判定与新型权利[D]. 葛松琰.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91034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兴人格权”的界定
1.“新兴权利”与“新兴人格权”
2.“新兴人格权”的实践类型分析
(二)对于“新兴人格权”民事司法救济研究的必要性
(三)“新兴人格权”案件实证数据分析
1.数据来源
2.案例统计与反思
(四)小结
二、基于“新兴人格权”的起诉与受理
(一)国内外民事起诉与受理制度现况
1.现行法律对起诉与受理制度的规定
2.起诉与受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3.域外关于民事起诉条件的规定
(二)基于“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的起诉与受理的障碍
1.“新兴人格权”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形
2.对新兴人格权诉权的民事司法救济中存在的障碍:
(三)对我国涉及“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受理制度的反思
1.普通民事案件起诉难原因分析
2.关于“新兴人格权”案件起诉和受理标准的设想
(四)小结
三、基于“新兴人格权”的诉权滥用情况分析
(一)诉权滥用与相关概念辨析
(二)保障诉权与规制诉权滥用的关系
(三)“新兴人格权”诉权滥用的实证分析
1.诉权滥用在我国的法律规制与滥诉的应对
2.诉权滥用常见表现形式及出现的非必然性分析
3.“新兴人格权”案件诉权滥用实例分析
(四)“新兴人格权”民事案件诉权滥用原因分析
1.诉讼程序的缺陷
2.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
3.滥诉的成本低
4.处罚措施的欠缺
(五)基于“新兴人格权”诉讼对我国相关诉讼制度的完善思考
1.民事起诉标准的构建
2.责任费用机制
(六)小结
四、法院对“新兴人格权”民事司法确认的裁判逻辑
(一)关于司法确认“新兴权利”的学说争鸣
(二)域外“新兴人格权”司法救济的裁判逻辑
(三)我国“新兴人格权”司法救济的裁判逻辑
1.我国“新兴人格权”司法救济的案例分析
2.我国法院对“新兴人格权”案件裁判的原则
3.“新兴人格权”案件中的实体性权利判决标准
(四)我国裁判规范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关于法院工作中处理“新兴人格权”案件的其他思考
1.需加强对法官的继续教育与学习
2.积极促进专家参与
3.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六)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学术论文
二、著作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据隐私与尊严隐私:谷歌西班牙案、被遗忘权与公共领域的构建[J]. 罗伯特·C.波斯特,王旭. 京师法学. 2019(00)
[2]权利泛化思潮的危害及防范[J]. 祝捷. 人民论坛. 2019(S1)
[3]作为新兴权利司法保护方法的一般人格权[J]. 张建文. 法学杂志. 2019(06)
[4]新兴权利案件的裁判方法分析——以欧盟“被遗忘权第一案”为例[J]. 段卫利. 学习与探索. 2019(06)
[5]回应“权利泛化”的挑战[J]. 陈景辉. 法商研究. 2019(03)
[6]论人格权的法定性与开放性[J]. 王利明. 经贸法律评论. 2018(01)
[7]第五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 魏新. 求是学刊. 2018(06)
[8]新兴权利保护的合法利益说研究[J]. 张建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9]论新型人格权司法证成的基本准则[J]. 徐钝. 法商研究. 2018(03)
[10]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提升与未来关注[J]. 侯学宾,郑智航. 求是学刊. 2018(03)
硕士论文
[1]论我国新型权利确立的司法路径[D]. 张新语.山东大学 2019
[2]能动司法视野下权利的司法生成[D]. 郝洪伟.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司法判定与新型权利[D]. 葛松琰.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91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9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