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被遗忘权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13 07:33
对于人类而言,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一个难以遗忘的时代”也紧随而至,人们越来越渴望一个“享有清白历史”的权利。“被遗忘权”的思想起源于法国刑法中的“忘却权”,其与“删除权”的关系一直未被厘清,通过对两者的权利性质、行使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被遗忘权是删除权的请求权基础,而删除权是实现被遗忘权的主要手段,二者不能等同。我们目前所讨论的被遗忘权一般是指“网络被遗忘权”或“数字被遗忘权”,它属于具体人格权中的个人信息权,是数据主体对于互联网上公开的可识别人格特征的个人信息,基于合理的理由可以要求数据控制者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删除或隐藏的权利。2015年,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任甲玉诉百度案”进入大众视野,该案意味着被遗忘权已经成为公众的一项权利诉求,因此构建被遗忘权制度实属必要。同时,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与被遗忘权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正在逐渐增加,专门的个人信息或数据保护立法也提上日程。欧盟和俄罗斯已经在立法上对被遗忘权的法律关系及限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我国构建相关制度时可以对欧盟将搜索引擎运营商确定为义务主体、俄罗斯对被遗忘权适用范围进行限制等方面予以借鉴。结合我国司法...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被遗忘权的演变及界定
(一) 被遗忘权的演变
1. 立法文件中的“被遗忘权”
2. 司法实践中的“被遗忘权”
(二) 被遗忘权的概念界定
1. “被遗忘权”与“删除权”的辨析
2. “被遗忘权”概念的厘定
二、被遗忘权的域外立法考察
(一) 欧盟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二) 美国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三) 俄罗斯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四) 日本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三、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 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1. 被遗忘权立法能够保障个体的自由发展
2. 被遗忘权立法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二) 我国构建被遗忘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 我国构建被遗忘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2. 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制度基础
四、关于被遗忘权本土化的思考
(一) 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整体思路
(二) 被遗忘权的权利属性
1. 被遗忘权是人格权
2. 被遗忘权应从属于个人信息权
(三) 被遗忘权法律关系的构成
1. 被遗忘权的权利主体
2. 被遗忘权的义务主体
3. 被遗忘权的客体
4. 被遗忘权的内容
(四) 被遗忘权的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2058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被遗忘权的演变及界定
(一) 被遗忘权的演变
1. 立法文件中的“被遗忘权”
2. 司法实践中的“被遗忘权”
(二) 被遗忘权的概念界定
1. “被遗忘权”与“删除权”的辨析
2. “被遗忘权”概念的厘定
二、被遗忘权的域外立法考察
(一) 欧盟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二) 美国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三) 俄罗斯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四) 日本的相关立法及启示
三、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 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1. 被遗忘权立法能够保障个体的自由发展
2. 被遗忘权立法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二) 我国构建被遗忘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 我国构建被遗忘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2. 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制度基础
四、关于被遗忘权本土化的思考
(一) 我国被遗忘权立法的整体思路
(二) 被遗忘权的权利属性
1. 被遗忘权是人格权
2. 被遗忘权应从属于个人信息权
(三) 被遗忘权法律关系的构成
1. 被遗忘权的权利主体
2. 被遗忘权的义务主体
3. 被遗忘权的客体
4. 被遗忘权的内容
(四) 被遗忘权的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2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6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