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死者名誉保护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3-08-16 16:47
  死者名誉指的是人们对死者生前所持有的观点、做出的行为、为人品德及才干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有人视名誉甚至重于生命,如果生命是人的本体,那么名誉就是生命的外衣。社会如此注重人们的名声,无论何人,无论此人在社会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如何,都有自己的名誉,名誉事关一个人的精神利益及财产利益。在权利主体不复存在之后,对于他生前作为的不实描述以及评价而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法律该以何种方法规范?对于一个已经过世的人来说,他已不再是权利主体,此时对他的名誉保护究竟保护的是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抑或是死者的近亲属利益?在司法实践中,保护死者名誉保护的是死者名誉权还是名誉,尚未有定论。在学界,关于死者名誉保护的理论基础存在着权利保护说、人格利益继承说、法益保护说以及近亲属利益保护说几种学说,以近亲属保护说最符合民法原理,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补正。文章一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从名誉与名誉权的定义入手,引出死者名誉问题。通过死者名誉保护的经典案例的思考以及司法解释对人格利益的确认引入问题——死者是否有名誉权?从权利能力角度以及名誉、名誉权、名誉利益的概念区分来看死者是否还有权利存在。第二章主要介绍死者名誉保护的...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名誉与名誉权
    1.2 死者名誉问题引出
        1.2.1 死者名誉保护经典案例
        1.2.2 司法解释对死者人格利益的确认
    1.3 死者是否有名誉权?
        1.3.1 权利能力角度死者无名誉权
        1.3.2 名誉与名誉权和名誉利益之分
2 死者名誉保护学说
    2.1 权利保护说
    2.2 人格利益继承说
    2.3 法益保护说
    2.4 近亲属保护说
3 各学说观点评析
    3.1 权利保护说与现有民事主体理论相悖
    3.2 精神利益不可被继承
    3.3 法益保护说混淆了公益与私益
    3.4 权利即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3.5 自然人人格独立
4 死者名誉保护的实质及态度变迁
    4.1 公益角度看死者名誉保护
        4.1.1 公序良俗原则的要求
        4.1.2 传统思维的影响
        4.1.3 对特殊身份死者的保护
    4.2 从私益角度死者名誉保护
        4.2.1 维护死者近亲属利益
        4.2.2 凸显个人价值及地位
        4.2.3 维护其他利益相关人利益
    4.3 各国死者名誉保护的态度及侧重
        4.3.1 我国对死者名誉保护的态度及侧重
        4.3.2 其他国家及地区关于死者名誉保护的态度及侧重
5 近亲属权利保护说合理性及待完善问题
    5.1 近亲属保护说可取之处
        5.1.1 近亲属的保护请求权
        5.1.2 肯定近亲属间接救济的作用
    5.2 近亲属保护说有待完善之处
        5.2.1 近亲属间接保护的不充分
        5.2.2 需考虑存在于他人的人格利益标的
        5.2.3 名誉保护与言论自由关系处理
        5.2.4 死者名誉保护应有时间限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842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842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