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行为认定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4 23:39
  我国《著作权法》中将保护作品完整权仅仅规定为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著作权法》并没有对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认定的相关内容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使得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对此项权利的侵权认定混乱不清的局面,没有形成明确的认定规则。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著作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案例也出现的越来越多,明确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行为认定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即使是对保护作品完整权概念的解释,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根据不同的国家对著作权性质的看法不同,世界各国分为了两派:认为作品是作者人格的延伸,将著作权视为作者对作品享有的天然权利的权利体系国家和将著作权视为财产性质权利的版权体系国家。由于对著作权性质的不同强调,这两类国家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也有着不同的标准。权利体系国家采用作者权利主义,作者权利的承认和保护是立法的核心,将作者权利置于首位,因而以“违背作者思想”作为侵权判断标准。版权体系国家采用版权主义,保护作者、印刷者和其他主体印刷、出版图书的权利,将“损害作者声誉”作为侵权判断标准。但我国的法律条文对该权利内容规定的过于简...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保护作品完整权基本理论
    (一)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概念
    (二)保护作品完整权与其它权利的关系
        1.与改编权的关系
        2.与修改权的关系
    (三)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产生与发展
        1.保护作品完整权产生于权利体系国家
        2.《伯尔尼公约》中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3.版权体系国家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被动接受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功能
二、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行为认定规则的现状及缺陷
    (一)侵权判定标准不明确
        1.绝对主观标准
        2.相对主观标准
        3.客观标准
    (二)侵权行为表现形式不明确
        1.“歪曲、篡改”的含义模糊
        2.侵权是否仅限于对作品进行贬损不明确
        3.不当使用是否属于侵权表现形式不明确
    (三)与修改权关系界定不明
        1.理论界对二者关系看法不一
        2.法院对二者关系的态度不一
三、域外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认定标准
    (一)权利体系国家之规定
    (二)版权体系国家之规定
四、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行为认定规则的完善
    (一)明确侵权判定标准
        1.不宜采用绝对主观标准
        2.不宜采用客观标准
        3.应采用相对主观标准
    (二)明确侵权行为表现形式
        1.明确“歪曲、篡改”的含义
        2.明确侵权不仅限于对作品的贬损
        3.明确不当使用也属于侵权表现形式
    (三)明确与修改权的关系
        1.《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两种权利进行了融合
        2.应删除修改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1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981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