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合同法中的证据法规范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合同法中的证据法规范
【摘要】:合同法虽然是实体法之一。但是,由于其可以作为裁判的大前提,所以其中必然包含着若干证据法的规范。就中国合同法而言,其证据法规范明显地包含这些方面:关于证明对象的规定;关于证明责任的规定;对立法拟制与推定的规定;对书证等证据种类的规定。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据法规范 合同法规范 证据法渊源
【基金】:国家行政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项目——“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ZBKT0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证据法是规制证明活动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就其成文化表达而言,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独立法典式;大陆法系国家传统上包含于诉讼法典之内。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合同法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证据法规范。它们亦构成证据法的成文法渊源之一。这些证据法规范,同时存在明示与隐现两种类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根为;;论电子邮件证据证明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3 张志超;;英租时期威海卫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4 王超;刑事证人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张波;董克勇;;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困惑与思考[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郭艺;;限制民事诉讼沉默权的合理性及其立法完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杨振国;;论举证责任倒置、转换与“举证责任转移”[J];沧桑;2009年04期
8 高珊;;再谈刑讯逼供——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引[J];沧桑;2011年01期
9 王钺q;;我国建立证人宣誓制度的探讨[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琳;;关于构建我国审前社会调查制度的价值分析与设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越;;与充分公开有关的实验证据问题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于宁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若干问题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吴锋;史焱;;侦查取证的监督机制研究——以北京市A区检察院检委会2006~2010年期间法定不诉和存疑不诉的案件为样本[A];诉讼法修改与检察制度的发展完善——第三届中国检察基础理论论坛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吴宏耀;诉讼认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王桂萍;定罪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晟;论法官的民事证据司法裁量权[D];湘潭大学;2009年
4 王丽琼;赵某受贿案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5 贺建勇;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视听资料证据效力[D];南昌大学;2011年
6 王纳新;计算机证据获取技术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宁;论鉴定结论的审查与运用[D];安徽大学;2010年
8 刘小民;行政执法证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冯新;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孙长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苍龄;也论事实、命题与证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3期
2 陈莹;英国证据法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评齐树洁教授主编的《英国证据法》[J];出版参考;2004年09期
3 蒋开富;论我国证据法的立法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5年03期
4 阮堂辉;基本人权基础上的科学化——略论影响证据法发展的几个因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友好;;激情过后的冷思考——《漂移的证据法》简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张文峰;;悲观中的希望:证据法将漂向何方[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7 周维珩;;浅析证据法的本土化建构——读《漂移的证据法》有感[J];经营管理者;2010年10期
8 代云红;;“媒介场”视域中的“多重证据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张月波;汪诸豪;;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J];证据科学;2010年06期
10 卢啸宇;刘宇;;证据法之重申——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桐杰;;电子文件证据研究[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2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祥全;;论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四重证据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方茂龙;叶发旺;黄树桃;屈云燕;张川;孟苗苗;;复杂性过程的序列证据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孔嘉;;网络与电子商务诉讼中的证据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程晓燕;;论瑕疵证据之转化[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伟;为什么证据法不是必修课[N];检察日报;2007年
2 ;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问题探讨[N];法制日报;2003年
3 记者 郭士辉;民事证据法研讨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张小燕;美国证据法上的最小相关性[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什么是证据:从《天下无贼》谈起[N];检察日报;2005年
6 李亚捷 周 瑾;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审查与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栋;司法的味道:法律味 程序味 证据味[N];文汇报;2014年
8 记者 王盈;司法公正“证据”面前人人平等[N];长春日报;2005年
9 曹三明;“以证据为基础”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准则[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李明春;强化证据办铁案[N];江苏法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鹏;证据概念及属性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吕硕琦;法治视野下的口供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3 孙连京;民事诉讼中的科技证据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孟天舒;由新证据引发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峰;网络证据基本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贵扬;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振杰;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贺韬;证据裁判原则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杨嘉蕊;论侦查中刑事再生证据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凌鹰;事后补救措施规则的法理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6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55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