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立法视野下的诉讼时效制度研究——基于利益衡量的选择
本文关键词:民法总则立法视野下的诉讼时效制度研究——基于利益衡量的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民法总则立法 诉讼时效 正当化理由 期间 利益衡量
【摘要】:自我国继受诉讼时效制度以来,该制度在立法正当性,届满效果和期间长短等方面就存在争议,现在重启民法典编纂工作,总则中的诉讼时效制度相关问题值得进行讨论,这对诉讼时效制度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具体规则设置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事人的利益平衡是贯穿本文的一条主线,在利益衡量的选择下,我国在民法典总则中而应继续沿用称"诉讼时效"的概念,不必改称"消灭时效";设立诉讼时效的正当性理由在于利益衡量,且应更倾向于保护原始权利人的利益;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应当是权利人取得了抗辩权;目前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设置过短,应修改为5年较为合理。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总则立法 诉讼时效 正当化理由 期间 利益衡量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C820136)
【分类号】:D923.1
【正文快照】: 2014年10月23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编纂民法典,这是民商法领域的一个重大立法决策,意义深远。在民法典的编纂中,首要任务是编纂民法典总则,在201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中和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云阁;;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J];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2 汪渊智;曹克奇;;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律价值[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孙淑云;魏韬;;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援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佟林;佟楠;;试论中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0期
5 倪同木,王伟;关于诉讼时效制度中几个问题的再思考[J];法学天地;1997年01期
6 赵洲;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哲学分析[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7 韩德洋,鲍爱武;诉讼时效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徐焕茹;完善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几点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单虹宇,王艳华;谁应成为诉讼时效制度的受益者[J];中国律师;2003年06期
10 高庆新;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荣山;;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制度之完善:困境与出路[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虹宇 王艳华;谁应成为诉讼时效制度的受益者[N];广西政法报;2003年
2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田心则;诉讼时效制度司法解释中的价值权衡[N];检察日报;2008年
3 检察官 陈冠羽;诉讼时效制度唤醒“休眠的权利”[N];检察日报;2008年
4 陈善哲;最高法出台诉讼时效制度相关司法解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罗晓敏;诉讼时效制度有新的司法解释[N];蚌埠日报;2008年
6 刘晓鹏;最高法出台诉讼时效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张建强;如何适用诉讼时效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就《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答本报记者问[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刘岚;对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作出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陈启华;建议设立告知当事人诉讼时效制度的释明义务[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会波;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文玲;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宏权;我国诉讼时效制度司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静姝;对中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实证法考察[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高山;我国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边靖;论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及立法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姜艳艳;我国债权法中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8 李志华;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沈爱玲;论诉讼时效制度在诉讼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申涛;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38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63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