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愈加严重,气候友好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使得学界开始把专利制度和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引发了研究专利制度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热潮。专利制度与环境保护不是毫不相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不能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短暂发展,这就要求专利制度除了注重经济效益外,也要考虑环境的保护;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要求运用法律制度保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而不能单纯依赖个人的理性和自愿行为,只有通过法律制度的制约和引导,才能克服个人漠视公众共用物的自利行动,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这也就要求专利制度突出气候友好技术的公共属性,重视对气候友好技术的保护;权利位阶理论要求当权利发生冲突时,气候友好技术代表的财产权应该让位于其代表的生命权,优先实现高位阶的生命权,这就要求专利制度要特殊对待气候友好技术。此外,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的构建还是实践的需要:一是克服现有专利制度消极性的需要,我国现有专利制度一方面促进了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又阻碍了气候友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气候友好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缓解气候变化危机的关键;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主要是环境法,但是单纯依靠环境法无法实现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而且专利制度与环境法两者不存在冲突,专利制度本身也应该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国际和欧盟环境法领域越来越重视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和传播,要求各国全力排除气候友好技术转让的一切障碍;国际上和欧盟还对专利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如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实施、快速审查制度的应用、绿色技术分类方法和绿色技术数据库的建立等,这些都为我国构建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的构建首先应该在整体上确定目标和方向,以此保证整个制度朝着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上发展。其次对主要内容的建构应该包括明确气候友好性的授予条件、建立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审查的快速通道、设定气候友好性的判断标准、构建气候友好技术专利的强制许可制度。
【关键词】:气候友好技术 专利制度 强制许可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导论9-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第2章 构建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要15-23
- 2.1 理论基础15-19
- 2.1.1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专利制度考虑环境保护15-16
- 2.1.2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要求专利制度突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16-18
- 2.1.3 权利位阶理论要求专利制度对气候友好技术予以特殊对待18-19
- 2.2 实践需要19-23
- 2.2.1 克服现有专利制度消极性的需要19-21
- 2.2.2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21-23
- 第3章 专利制度因应气候变化的国外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23-33
- 3.1 国际层面23-28
- 3.1.1 国际环境法中专利制度因应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23-25
- 3.1.2 国际专利法中专利制度因应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25-28
- 3.2 欧盟层面28-32
- 3.2.1 欧盟环境政策中专利制度因应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28-30
- 3.2.2 欧盟专利法中专利制度因应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30-32
- 3.3 对我国的影响32-33
- 第4章 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的构建33-41
- 4.1 构建的目标和方向33-34
- 4.1.1 以鼓励气候友好技术创新和传播为目标33
- 4.1.2 以引入环境法基本原则为方向33-34
- 4.2 构建的基本内容34-41
- 4.2.1 明确气候友好性的授予条件34-35
- 4.2.2 建立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审查的快速通道35-37
- 4.2.3 设定气候友好性的判断标准37-38
- 4.2.4 构建气候友好技术专利的强制许可制度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宝锋;;欧盟走向单一专利制度[J];电子知识产权;2012年01期
2 ;专利制度的地位与作用[J];兰州科技情报;2001年06期
3 董宏伟;专利制度中的伦理问题初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肖海燕;;略论专利制度的负面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2期
5 钱琨;潘雄锋;;专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J];知识产权;2007年05期
6 岳博;;利益确认与平衡:专利制度演进历程[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7 陈荣华;;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年15期
8 郑成思;;试论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必要性[J];法学研究;1980年06期
9 许立言;;我国专利制度的沿革(1911-1949)[J];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04期
10 胡佐超;;试论专利制度的国际化发展[J];环球法律评论;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秀山;;专利制度——振兴、发展经济的杠杆[A];专利法研究(1991)[C];1991年
2 魏金玺;;中国实行专利制度的现状与对策[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3 姚枝仲;;姚枝仲:对《假冒生产对专利制度的伤害》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C];2005年
4 徐海燕;;中日近现代专利制度的比较[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袁德;;试论我国专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相应政策[A];专利法研究(1995)[C];1995年
6 蒋天才;;论影响我国专利制度发挥作用的机制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7 包海波;盛世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专利制度创新及其绩效[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8 王建英;谢阿泓;;完善中国专利制度的建议[A];专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9 袁红梅;董丽;金丹风;;基于专利制度设计维度的中外政府角色定位比较研究[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10 朱槟;;各国专利制度的主要冲突[A];专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涛;专利制度创新的效益评价[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2 记者 柳鹏;欧盟向建立单一专利制度迈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3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王景川;不断完善和发展国际专利制度 促进世界各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年
4 马秀山;大国崛起与专利制度[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5 王小龙;专利制度或对创新起阻碍作用[N];科技日报;2009年
6 顾建萍;提高专利制度运行效益[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邱游惠;专利制度助推自主创新 我们还差多远?[N];闽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孙天仁;欧盟将建立单一专利制度[N];人民日报;2011年
9 王旭东;“皮鞋”很忙,专利制度很“闲”[N];云南日报;2012年
10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寇宗来;专利制度与工业革命[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寇宗来;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方法[D];复旦大学;2003年
2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陈家宏;专利制度企业内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杨中楷;基于专利计量的专利制度功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黄武双;制度移植与功能回归[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兵兵;新中国专利制度演进探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卢璐;专利制度生态化问题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3 王志刚;“反专利制度”考察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谭谈;中国和意大利专利制度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5 文薇娜;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6 宁帆;3D打印技术对专利制度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7 吴洪玲;英国专利制度的确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建平;中国近代专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孙旭华;美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魏嵬;中国1949~2009年专利制度演进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9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88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