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权利失效的本质与客体

发布时间:2017-09-25 06:18

  本文关键词:权利失效的本质与客体


  更多相关文章: 权利失效 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


【摘要】:从大陆法系各国对民事权利行使的时间限制的立法和学说、判例上看,一共有诉讼时效、除斥期间、取得时效、权利失效四种制度。我国制定法上只规定了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并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和权利失效。权利失效出现在当权利人在相当长的期间内没有行使权利时,由此产生的相对人合理的相信其将来也不会再行使权利的情形中。与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为单纯的时间限制制度、时间因素是决定其适用的唯一要件不同,权利失效必须同时存在时间因素、情事因素和有违诚实信用的情形时,才得以适用。取得时效制度从得权人的角度来看属于权利取得制度;从失权人的角度来看属于权利消灭制度,所有权人的物权请求权因时间经过而归于消灭。也即从失权人的角度看,取得时效制度同时也是一项权利的时间限制制度。传统的权利失效理论认为,权利失效适用于一切权利类型。然而随着法律的变更,其适用范围极大的缩减。在研究我国是否要移植该项制度时,必须要结合我国具体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在我国就债权请求权规定了较短诉讼时效期间、对物权请求权行使期间未作系统规定、部分形成权没有除斥期间限制的立法现状下,权利失效的适用范围只能是物权请求权和未规定除斥期间的形成权。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权利失效 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从大陆法系各国(地区)对民事权利行使的时间限制的立法和学说、判例上看,一共有诉讼时效(台湾地区译为消灭时效)、除斥期间、权利失效、取得时效四种制度。我国立法上只规定了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由于适用范围特定化的原因,这两种制度涵盖不了全部的民事权利类型。由此就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浩明;论除斥期间[J];法学杂志;2004年04期

2 杜超;;解析除斥期间[J];当代经理人;2006年17期

3 孙瑞玺;;除斥期间不等于不变期间[J];中国律师;2010年09期

4 焦艳玲;;论除斥期间与产品售后警示义务的冲突与解决[J];兰州学刊;2012年08期

5 田涛;王凤海;;拍卖资料保存与除斥期间的法律时效关系[J];中国拍卖;2004年09期

6 张静;;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之区分标准再辨析[J];研究生法学;2013年01期

7 覃曼卿;;用人单位即时解除权的除斥期间规制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刘向东,薛春丽;加强除斥期间立法 完善民事时效制度[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孔文超;;浅析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异同[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10 张鹏;;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区分标准之再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会宝 茗一亭;女童断臂十八年后起诉维权 超过除斥期间只获道义补偿[N];法制日报;2004年

2 朱造所 李经纬;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N];中国船舶报;2001年

3 薛文成;论合同解除权行使的除斥期间[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贾林青;保险索赔时效性质应是除斥期间抑或诉讼时效[N];国际商报;2010年

5 山东省兖州市烟草专卖局 张兴江;遇消费欺诈 请求撤销合同需注意时效[N];东方烟草报;2011年

6 ;解约权行使迟疑不得[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案例编写人 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周雯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 巢军;工伤认定的申请期限不是除斥期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本版编辑邋刘晓燕 黄星航 通讯员 陈忠强 竹雨;对股东大会瑕疵,股东要及时说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肖赞;论除斥期间[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曹嘉嘉;中国民间对日索赔时效与除斥期间问题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龚佳崴;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之区分及其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4 毛欣;二战期间被掳中国劳工对日索赔诉讼的法律问题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15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15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