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美国商标法上的美学功能性

发布时间:2017-09-27 06:02

  本文关键词:论美国商标法上的美学功能性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功能性 功能性 商标 商业外观


【摘要】:为了防止对商标的过度保护而妨碍自由竞争,具有功能性的标识不能获得商标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商标界的共识。传统上,如果产品的某一设计在技术上有助于实现其功能,则会被认为具有功能性而不能得到商标保护,此即实用功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商业领域的不断拓宽,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与实用功能性相对应的另一种功能性概念——美学功能性,即产品的设计虽不能在技术意义上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功能,但却在美学意义上赋予该产品以排他效果的竞争优势。然而,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因定义过于模糊、理论基础不深、适用标准不统一而饱受争议。在其发源地美国,尽管联邦最高法院曾在一些案例中间接适用了美学功能性原则,但许多地方法院却对这一理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并拒绝予以采纳。因此美国司法实践中对该原则的适用问题亦模糊不清,赞成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始终没有定论。为何这一制度能够引发如此大的争论?究竟什么是美学功能性,美学功能性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又是怎样,其理论基础为何,又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由于这一理论伴随美国的司法判例而逐渐成熟,因此笔者深入探索了美国的相关司法判例,以期寻找问题答案。本文首先对商标法中的功能性原则以及美学功能性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就功能性原则的制度价值进行了分析。本文第二部分以美国司法判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相关判例加以梳理,最终以纵向的时间为线索归纳了美学功能性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挑选了不同时期的典型案例仔细研读。本文的第三部分对该理论的存在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美学功能性这一理论缺乏足够正当性与合理性,并不利于市场竞争。而通过对不同法院判例间的横向对比,发现该理论在定义和适用上并不具有统一性。最后,通过对前文判例的总结,发现美学功能性理论事实上是商标法中一项冗余的概念,商标法中原有的实用功能性与显著性理论已经足以排除不适格的保护客体。本文第四部分是对前文的总结。美学功能性这一课题目前仍属于商标法中较为前沿的一个问题,学者们对其的探讨正处于逐渐增多的态势,但尚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相互间仍存有较大争议,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制度来源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该理论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关键词】:美学功能性 功能性 商标 商业外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71.2;DD913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0
  • 一、美学功能性的概念10-11
  • (一) 功能性原则概述10
  • (二) 美学功能性的概念10-11
  • 二、美学功能性的发展11-20
  • (一) 美学功能性的理论萌芽——侵权法重述12
  • (二) 美学功能性第一案----“华莱士瓷器案”12-13
  • (三) 美学功能性的发展13-17
  • (四) 联邦最高法院的意见17-18
  • (五) 美学功能性的反对观点18-20
  • 三、美学功能性的价值探讨20-32
  • (一) 对美学功能性存在价值的质疑20-26
  • 1. 美学功能性缺乏正当性20-21
  • 2. 美学功能性缺乏合理性21-24
  • 3. 美学功能性具有反竞争的效果24-26
  • (二) 美学功能性的认定标准不具有统一性26-29
  • 1. “美”的标准难以确立26-27
  • 2. 在适用标准上难以统一27-29
  • (三) 美学功能性不具有存在必要性29-32
  • 1. 以实用功能性替代29-30
  • 2. 以显著性替代30-31
  • 3. 获得第二含义的产品特征并无排除商标保护的必要31-32
  • 四、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传柏,李曙明;北方十省市商标办案协作会在郑召开[J];中华商标;2000年01期

2 李琛 ,孙维国;商标固有的显著性对其扩大保护的影响——关于两“醒目”商标异议案裁定结果不同的一种解释[J];知识产权;2003年05期

3 左旭初;我国第一部商标法规诞生始末[J];中华商标;2004年04期

4 王翔;赵泓任;;从商标功能的演变看商标保护理论的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5 安青虎;;品牌与商标[J];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6 邱平荣;张晓云;;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商标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谷昕;;浅议中药商标保护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22期

8 周新艳;;试看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1期

9 唐永春;国际商标保护简述[J];国际贸易问题;1986年02期

10 谢元元;著名商标保护的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凯;;药品商标保护的最新进展[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2 瞿东亮;;如何运用商标保护战略防范商标侵权的风险和提高维权的力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孔德丽;;关于闲置商标的几点看法[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4 蔡叶菁;;商标共存问题研究——原理、比较与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5 刘佳婕;;论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路洋;;试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刘远山;夏余杨;;论我国商标侵权及其民事和行政法律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立春;;巧选商品项目,合理保护商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李静冰;;缺乏内在显著性的著名商标是否受反淡化法的保护——2002年国际商标协会第124届年会模拟法庭辩论综述[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霞;论商标价值的构成[N];中国工商报;2002年

2 于梦;中部六省商标保护协作网将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记者 王英;我市新增知名商标57件[N];苏州日报;2009年

4 李南玲 李 萍;“商标短视病”缠身中国企业[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记者 姜龙;我市去年查办商标案件109起[N];大庆日报;2010年

6 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苗青;17个商标和企业将被重点保护[N];徐州日报;2010年

7 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周新艳;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特点[N];国际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 实习生 许梦迪;构筑起企业商标保护“防火墙”[N];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陈希荣 牟文秋;包装图案及商标的定位与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陈奇伟 刘晓军;商标与知识经济时代[N];中国工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金YТ,

本文编号:928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28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