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物权行为无因性与交易安全之保障

发布时间:2017-10-29 18:23

  本文关键词:物权行为无因性与交易安全之保障


  更多相关文章: 物权行为无因性 公示公信原则 物权变动制度 交易安全


【摘要】: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认为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是对“无边无际之不安定与恣意的交易行为的唯一保护”。但是 ,在以债权关系为原因行为的物权流转过程中 ,无因性原则往往过分强化了物权移转的确定效力。在注重维护买受人及第三人利益的同时 ,淡化了法律对于原权利人应有的关注 ,致使交易双方利益严重失衡 ,不仅有悖于经济生活中的公正原则 ,也不符合现代物权变动制度的价值取向。相比之下 ,公示公信原则通过赋予公示以公信力 ,在肯定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优先于原权利人归属利益的同时 ,对原权利人相对于受让人和恶意第三人的优先权地位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有效地兼顾了对交易双方以及交易的动态安全与静态安全的均衡保护。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3
【关键词】物权行为无因性 公示公信原则 物权变动制度 交易安全
【分类号】:D913.99
【正文快照】: 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是指物权行为与作为基础行为的债权行为相分离 ,前者的效力和结果不受后者影响 ,债权行为的无效或撤销不能导致物权行为的当然无效或撤销。物权行为无因性是物权行为独立性的必然结果 ,两者共同构成了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一、物权行为无因性是否有利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强;;侵权行为法的社会功能[J];政法论坛;2007年05期

2 姚辉;邱鹏;;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刘德良;论网络消费者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与消费者保护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阳露昭;田其云;;论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救济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途径[J];学术交流;2006年08期

5 王爱琳;;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J];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6 陈碧贤;;补偿抑或赔偿?——工伤补偿与民事赔偿之竞合研究[J];学术论坛;2007年01期

7 冯久莉;;善意取得制度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9期

8 张在范;试论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之取回权[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薛贵滨;;构建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J];行政与法;2006年08期

10 李晓英;王宏;;关于法定优先购买权的几个问题[J];行政与法;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湘兰;向明华;;司法拍卖船舶的瑕疵担保问题[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莉;;我埋单你受益——从银行房贷合同看“霸王条款”[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杉;保险法告知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蔡先凤;核损害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任庆;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叶乃锋;国际航空侵权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杨忠孝;破产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覃远春;民法自然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艳军;论证券欺诈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贺少锋;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凤;国有企业海外红筹上市过程中的物业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瑞霞;后合同义务与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周舜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卢国强;雇主责任的立法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尊贵;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于德源;旅游合同中游客利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刘俊杰;论海上保险法中保证的严格履行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贺志新;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丁磊;论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茂辉;论物权行为及我国立法之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2 蒋怀来;对我国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重新认识[J];法学;1997年10期

3 张玉敏,田晓梅;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J];现代法学;1997年06期

4 王利明;物权行为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法学;1997年03期

5 李莉;市场交易中动产所有权转移时间的法律探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赵勇山;论物权行为[J];现代法学;1998年04期

7 田士永,王萍;物权行为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国法学;1998年04期

8 魏文超,范小华;试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利与弊[J];法学论坛;1998年06期

9 李庆海;论物权行为的“二象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刘丹;物权行为理论与民法体系之构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瀛;;填海造地法律性质研究 从我国首例不服非法用海行政处罚案谈起[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程然然;;再议物权行为理论[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钱智;;不动产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刘小东;;论无权处分行为[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铁桥 张秀梅;有关善意取得的几个法律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0年

2 高万泉;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实证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薛虹;物权还是财产权[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习正仁;求索法学的真谛[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物权变动原则的司法创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产权尚未过户 房屋“一女两嫁”[N];房地产时报;2004年

7 王洪亮;真实有序的法律世界[N];法制日报;2004年

8 甄增水;善待“善意取得”维护交易安全[N];检察日报;2004年

9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何 志;所有权保留买卖的适用与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刘建刚;“以人为本”推动法治进步[N];中国改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孙鹏;物权公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建平;物权变动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孙晓光;物权变动行为性质分析——兼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付悦余;论物权行为理论在我国物权法中的确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戚进松;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杨佳红;物权行为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高云飞;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确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潘菲菲;物的交付与所有权移转[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王昕;关于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王维拉;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111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11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