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律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多式联运 + 当事人 ; 参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式联运中货方、经营人及其分合同方三者之间所形成的三个法律关系的详细解析,探索具体法律制度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成因,为成功制定新的国际运输公约、呼吁我国制定多式联运的专门立法提供有益的支持。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的,全文共分成六个部分进行阐述。一、界定多式联运的商务范围和法律内涵。二、回顾国际上有关多式联运的两种立法尝试,示范法和国际公约。重点回顾1980年公约的起草背景并总结失败教训。三、本文的核心部分。分三个层面从理论角度论述多式联运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货方与经营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探讨经营人的合约责任;经营人与分合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集中探讨经营人追偿权的限制和对实际承运人追偿时效与对经营人诉讼时效的衔接问题;货方与经营人分合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探讨对合同第三人索赔的性质、方式和对第三人的权利保护制度。四、从程序法即举证规则的角度,再一次论证多式联运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五、总结了多式联运提单的五大特征和使用多式联运提单的优势。六、分析多式联运中各方当事人对多式联运法规的不同利益需求;介绍并分析我国目前多式联运的立法情况以及不同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提出作者的立法建议;评述UNCITRAL运输法公约草案的主要内容并给出建议。
[Abstract]:Through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hree leg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argo parties, the operators and their sub-contracting parties in multimodal transpor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auses behind the specific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formulate new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ventions. Call on our country to make special legislation on multimodal transport to provide useful suppor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First, define the commercial scope and legal connota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Second, review the two international legislative attempts on multimodal transport, the Model Law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cus on reviewing the drafting background of the 1980 Convention and summing up the lessons of failure. Third, the core part of this paper.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in multimodal transport is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go party and the operator, the contractual liability of the operator,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or and the sub-contracting party,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or and the sub-contracting party. Focusing on the limitation of the right of recourse of the operator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imitation of recovery against the actual carrier and the limitation of action against the operator,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go party and the sub-contracting party of the operator, and the nature of the claim against the third party of the contract, Mode and the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the third party. Fourth, from the point of procedural law, that is, the rule of pro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in multimodal transport is demonstrated again. Fifth,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modal bill of lading and advantages of using multimodal bill of lading. Sixth, analyze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in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in China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legal norms, and put forward the author's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draft UNCITRAL Convention on Transport Law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96.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当事人[J];创造;2011年06期
2 ;当事人[J];创造;2011年07期
3 毕金菊;;做好调解工作的五“会”[J];人民调解;2011年07期
4 韩丽丽;;论国际商事仲裁[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5 陈利;;规范醉酒驾驶处置方法初探[J];公安教育;2011年08期
6 吴问银;;我的农民工当事人[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7期
7 滕山岭;;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现状的认识和构想[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8 贾琼;;如何实现公证过程中的有效沟通[J];中国公证;2011年07期
9 陈万里;;对一起水行政强行拆除案件的思考[J];江苏水利;2011年08期
10 巫文媛;;涉世初体验 与公证同行的日子[J];中国公证;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姗姗;赵海波;;上海机场客货多式联运发展的思考[A];《上海空港》第14辑[C];2012年
2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4 刘洋;;论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法律责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胡爱华;;家庭教育方法的改变是转变学生个人行为偏差的有效途径——从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辅导实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现代物流中的多式联运及其法律问题[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梁凯军;;试论在现行民事诉讼程序框架基础上实行简便审判程序的可行性[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8 李兆良;;论对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方式的修改[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乔聚祥;岳新民;;指骨骨折误鉴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郭兵;徐红平;崔建华;;谈心理测试的质量控制附35例报告[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 楠;处罚之前来约谈 当事人心服口服[N];中国工商报;2005年
2 记者 陈怡;市交通工程学会 举办港口与多式联运国际会议[N];上海科技报;2009年
3 张荣忠;危机时代多式联运显示铁路优势[N];国际商报;2009年
4 郑民;“多式联运”潮流风生水起[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天津海事法院 李秀杰;如何避免多式联运合同下放货纠纷[N];中国贸易报;2005年
6 李刚;建立多式联运中心[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7 记者 王正平 通讯员 杨新立 崔明洁;本溪开展“假如我是当事人”讨论[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丁 旭 刘 敬 黄 坚;婺城法院推出“民心工程”处处方便当事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记者 杨光;加快推进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发展[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吕一之;多式联运一瞥[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运涛;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律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王杨X;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及其经济组织[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郭琴;多式联运型物流企业并购的网络协同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马彩雯;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王占中;基于Petri网的多式联运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思静;多式联运商务协同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唐琳;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法律地位[D];吉林大学;2004年
3 苏明;基于运输合理化理论的多式联运方案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王翔;基于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多式联运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顾永强;论当事人质证[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刁鹏;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7 张为峰;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协调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8 赵阳;货物多式联运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9 施朝春;信息集成化多式联运自动报价系统的研究与运用[D];重庆大学;2002年
10 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0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81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