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票据权利义务
本文选题:票据权利 + 持票人 ; 参考:《中外法学》1999年06期
【摘要】:正 无论在民商分立还是民商合一的法律体系中,理论上大都认为票据法属于商法范畴。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分野在今天远不如在18、19世纪那么显著,但在根本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仍不能被忽略。如果民法追求的目标是“自由、平等、博爱”,那么,商法追求的则应当是“自由、平等、营利”。正是由于这一根本区别,商法上的权利与民法上的权利无论在取得、转让、消灭以及法律保护的措施等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我国近几十年的法律实践中,票据法相对于其他商事法来讲,是离人们日常生活较远的一部法律;相对于民法来讲,人们更容易接受民法传播的法律意识。在处理票据纠纷时,很容易将民法的观念强加在票据法上,审判结果难免偏颇。本文试图把票据权利义务的基本理念、票
[Abstract]:Whether in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separation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or the integration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in theory that the la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ommercial law.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is far less striking today than it was in the 1800s, but the difference in fundamental value orientation cannot be ignored. If the goal of civil law is "freedom, equality, fraternity", then the pursuit of commercial law should be "freedom, equality, profit."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fundamental difference that the rights in commercial law and in civil law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acquisition, transfer, elimination and leg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leg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decades, compared with other commercial laws, the negotiable instrument law is a law far away from people's daily life; compared with civil law, people are more receptive to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pread of civil law. In dealing with bill disputes, it is easy to impose the idea of civil law on the negotiable instrument law, and the trial result is inevitably biased.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the basic idea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ill, ticke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咏;票据原因关系缺陷对票据权利的影响——兼谈票据无因性原则的排除适用[J];律师世界;2003年12期
2 梁英武;论我国的票据立法[J];金融会计;1994年03期
3 李彩墨;票据拒付与票据权利维护[J];金融会计;2003年02期
4 夏元林;票据丧失的补救[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庄建伟;票据瑕疵分析[J];法学;1999年10期
6 谢志红;完善我国票据丧失救济制度的思考[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2年09期
7 张杰军;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J];河北法学;1999年06期
8 王小能;论票据权利义务[J];中外法学;1999年06期
9 陈先臻;票据知识介绍[J];上海金融;1990年03期
10 梁作民,王雷;论票据权利之取得与票据对价[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汉林;;试论票据欺诈[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2 王爽;;论“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有失公平[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小能;郭瑜;;商法独立性初探——从票据法与海商法的角度[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4 赵耀;;论票据背书的法律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5 董敏;;票据抗辩权探微[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董翠香;;票据法修正之基本思路[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7 吴京辉;;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修改我国《票据法》的新思路[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8 梁鹏;;票据法期后背书制度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9 吴海燕;;票据伪造风险负担规则的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10 高健;;论空白票据法律制度[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金匀;票据效力的认定[N];江苏经济报;2004年
2 叶永禄;票据损害赔偿问题[N];法制日报;2004年
3 徐州市九里区人民法院 刘海侠;票据丢失怎么办[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李国慧;票据抗辩限制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卢锐飞;票据的善意取得及例外[N];金融时报;2004年
6 牛晓云 衡国华 雷枫;利用票据挪用资金当止[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7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 程烨 施同生;票据被他人申请除权判决后 合法持票人的权利如何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沈明法;《票据法》有待进一步完善[N];上海金融报;2002年
9 李明俊;用法律预防票据丢失后的损失[N];中国信息报;2001年
10 江徐来 吕来明;英国法中的票据权利[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永禄;票据诉讼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振勇;票据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董翠香;票据背书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董惠江;票据抗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贾和平;涉外票据法律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金锦花;票据上意思表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郑宇;票据抗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贾海洋;票据行为无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霍昶旭;票据法利益返还请求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韩蕊;票据伪造法律风险分担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崧;中外票据权利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2 柯春欣;跟单信用证下汇票法律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郑宇;论利益偿还请求权[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琰;票据权利特殊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姬志茹;票据转让背书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彻;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邵先进;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8 刘海英;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D];吉林大学;2008年
9 黎巍;票据时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杨金科;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及其制度完善[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3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82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