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在企业信息公开中的多重身份及权责
本文选题:政府 + 企业信息公开 ; 参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摘要】:在企业信息公开中,政府或以行政主体身份担负监管企业信息公开行为、向社会公开部分企业信息之责,或为满足自身存续的物质需求而成为企业信息公开的对象。政府在企业信息公开中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其权责的复杂性。作为企业信息公开监管者和责任者的政府权责的确定,主要以行政法为依据。政府作为企业信息公开对象,依其信息需求差异分别适用民商法或行政法调整。
[Abstract]:In the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e government, as the administrative subject, is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ng the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aking public part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o the society, or in order to satisfy its own material needs, it becomes the object of the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e multiple identities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etermine the complexity of its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The determination of government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as regulator and responsible pers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mainly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law. As the objec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government applies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or administrative law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its information demand.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法律系;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FX006)
【分类号】:D9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人文杂志;2001年03期
2 应飞虎;从信息视角看经济法基本功能[J];现代法学;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婉冰;;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应品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理由:一个不确定的立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郑晓剑;;我国民法典中成年监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升级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周耀东;利益集团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孙洪坤;;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宜亮;姜保忠;;侦查监督权的缺失与完善——侧重于侦查监督部门职责的考察[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绪亮;;企业间纵向限制与中国反垄断立法[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胡振华;;服务型政府建构视域下的价值领导[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古炳文;;责令限期改正在消防执法中的适用问题[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曹文钦;;艾滋病病人隐私权与家属知情权的冲突与平衡[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何跃军;;民主与法治的异化:“人肉搜索”的现实映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吕恒立;;“入世”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规制的变革[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越;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申笑颜;中国医疗服务规制非均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旭恒;环境权主体理论的理性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应飞虎,戴劲松;法治与德治──基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比较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洁,赵澄谋,姬鹏宏;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的信息不对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2 孙潮,戴永翔;立法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初探[J];政治与法律;2003年04期
3 张自明;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应飞虎;;经营者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经济法论坛;2003年00期
5 周向红;公共政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成因的分析[J];理论探讨;2004年02期
6 屈筱茜;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基因工程对健康险市场的冲击[J];台声.新视角;2005年03期
7 申泽波;;论金融法的可实施性[J];政法学刊;2006年01期
8 刘玮;王鹏亮;;公务员制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9 霍秀红;;政府雇员的双重角色失衡及其控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胡学军;冷小海;;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对策分析[J];价格月刊;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2 刘华涛;;论公众知情权与政府规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廖文梅;彭泰中;;信息的不对称与农产品初级市场交易风险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连福;高楠;赵梦琳;;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股票回购效应的影响研究——来自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公开市场股票回购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王秋菊;;企业员工招聘的风险分析[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洋;左慧;;高速公路企业剩余权配置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7 吉翔;周建涛;;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与顺向选择共存研究[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8 梁工谦;项宜;;设备招评标中的逆向选择分析[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04年
9 岳中刚;;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与社会性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蔡西阳;张文杰;余吉安;;物流成本与物流信息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奇;信息不对称下的寿险经营[N];中国保险报;2002年
2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彭建刚 李国强;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位[N];金融时报;2003年
3 林金芳;政府应保障房地产市场信息对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赵叶 (作者: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警惕审计信息不对称影响证券市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郑干臣;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卜春艳;应对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企业贷款借力中介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记者 蒋心和;外贸政策通报会为何听者踊跃[N];解放日报;2006年
8 ;购房者始终被动[N];科技日报;2006年
9 胡蓉;打击旅游骗子靠什么[N];深圳商报;2007年
10 王永强;“炒”的就是信息不对称[N];中国经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鸿志;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政策[D];天津大学;2005年
2 任运河;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预警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张翔;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非对称信息及互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许清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程睿;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陈欣;公立医院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贺向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胡海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张功富;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雯;关于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莫万贵;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孟岩;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次品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姜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袁明航;反保险欺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牛凤梅;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契约[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芬芳;组织学习激励机制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孙博洋;医药销售市场中不和谐问题产生及解决对策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郑立立;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及其规制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11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01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