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中国商人制度与民事主体立法——写在《民法总则》创立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0 18:06

  本文选题:商人制度 + 《民法总则》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商人是特殊民事主体,其主体地位的取得与丧失、人格差异、义务承担、法律价值目标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民事主体。《民法总则》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法,立法时应充分注意商人主体的特殊性并在规则设置上予以特殊安排,遗憾的是现行立法远远不足。鉴于商人制度在伦理观念、法律人格、责任能力、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根本区别于民事主体的创新性,《民法总则》对商人的安排只能限于规定商人的法律地位,具体的商人规则应留予商法自行设计。商人的创新性既是商法生命力的源泉,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现阶段我国要改变不健康的经济生态,就必须创建商人制度,通过《商法通则》的制定使商人体系制度化,以消除商人存在方式上的积弊,以弥补《民法总则》立法的缺憾。
[Abstract]:Businessman is a special civil subject, whose subject status is obtained and lost, personality difference, obligation undertaking, legal value goal and so on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civil subjects. When legislating, we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businessman's subject and make special arrangement in setting up rules. Unfortunately,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is far from enough.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merchant system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innovation of the civil subject in the aspects of ethics, legal personality, responsibility ability,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so o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erchant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can only be limited to prescribing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businessman. Specific merchant rules should be left to commercial law for its own design. The businessman's innovation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the vitality of commercial law, but also the guarante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n order to change the unhealthy economic ecology, we must establish the merchant system, institutionalize the merchant system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ommercial Law, so as to eliminate the accumulated disadvantages in the way of existence of the businessmen and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雨洁;;论民事主体的多元化[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2 侯艳虹;;民事主体与民事意志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3 童航;;论民事主体结构的重建——以类型化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春梅;;古代民事主体及其价值诉求探寻——以罗马和中世纪为视角的分析[J];北方法学;2013年01期

5 胡光志;论我国民事主体结构的重建[J];现代法学;1996年02期

6 郭相宏;简论商主体与民事主体之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7 茆艺宗;浅论民事主体[J];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06期

8 张晓鸥,吴一鸣;论“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兼论民事主体标准[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9 马俊驹;宋刚;;民事主体功能论——兼论国家作为民事主体[J];法学家;2003年06期

10 杨振山,孙毅;近代民事主体形成的条件与成因[J];政法论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涵;;民事主体简论[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苏雁;李秀雅;贾静;张树兴;;关于我国民法典立法中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贵州典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贵东;大灾之后看面对补偿的法律体系[N];贵州日报;2008年

2 顾建中;平等原则在法律中的地位[N];江苏法制报;2011年

3 朱萍 方绪萍;名誉感不应成为名誉权保护内容[N];江苏经济报;2011年

4 成涛;信用权将成独立人格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5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李国清;突出保护民事主体权益[N];湖北日报;2010年

6 刘丽娜;物权法应规定占有和占有权[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春梅;民事主体的历史变革与当代发展[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家路;民事主体的观念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赵颖锋;民事主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石晨阳;国家作为民事主体的问题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王国瑞;网络时代民事主体制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周鹏龙;家作为民事主体的法律思考[D];宁波大学;2013年

6 于邦志;民事主体理论预设的类型与功能[D];湖南大学;2007年

7 陈颖;论中国民事主体制度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吴欣荣;论民事主体的法定标准[D];吉林大学;2007年

9 袁惠康;论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申靖;论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45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045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