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及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27 13:56
【摘要】: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梳理,并运用产业集群普遍采用的辨认工具——区位商法对重庆市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重庆市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comb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in Chongqing by means of location quotient law, which is a commonly used identification tool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s the most competitive industry in Chongqing.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
【分类号】:F2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绍友;;重庆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2 郭立伟;杨哲;饶宝红;;FDI区位集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1期

3 刘彬;陈圻;;关于产业集群界定识别的研究方法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4 陈鸿彬;;蜂窝原理对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2期

5 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晔;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董春;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测度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叶安宁;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宝红;长三角特色产业集群与城市化联动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2 胡兴华;全球价值链中FDI集聚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黄任群;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扬;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罗佳;浙江省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6 张文婧;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孙莹莹;贸易自由化与产业集聚[D];东南大学;2006年

8 王丽霞;产业集群集聚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曾光辉;美日德汽车产业集群研究及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莫燕;工业园区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向鹏;产业集群: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财经;2003年09期

2 贺灿飞,梁进社,张华;区域制造业集群的辨识——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3 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4 刘彬;陈圻;;关于产业集群界定识别的研究方法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5 王今 ,侯岚 ,张颖;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1期

6 程承坪;论企业的边界和规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7 李森;刘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03期

8 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延峰;吉林省产业集群的识别和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兴旺;李会军;;我国“雏形期”产业集群的识别指标体系及判定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2 兰肇华;杨青;严昌宇;;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识别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3 邹庆;;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及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1期

4 王发明;;产业集群的识别界定——集群度[J];经济地理;2008年01期

5 陈国宏;王丹;;沈阳市特色产业集群识别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陈柳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4期

7 高文涛;孟宪忠;张少军;;产业集群的识别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魏守华,邵东涛;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06期

9 饶扬德,伊俊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企业活力;2005年04期

10 姜涛;产业集群解决“二元经济”问题的新途径[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3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4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王关义;刘寿先;;第十七章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新视角:社会资本治理[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8 刘容志;胡蓓;;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及民营企业家创业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胡登峰;;伦敦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对安徽产业集群发展的借鉴[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曾智华;李桐;;中国两大增长引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它们是如何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产业集群 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赵丹;全国首个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落户南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杨建新;积极培育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品牌基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牛海 见习记者 刘涛;我省产业集群正奋力崛起[N];安徽经济报;2007年

5 黄磊;广东产业集群升级路线图初显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廖文根;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集群[N];人民日报;2007年

7 姜;安徽形成176个产业集[N];消费日报;2007年

8 时报记者 杜薇;泉州大规模产业集群产生原因[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9 徐亚平;湖南岳阳九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韩国建 Q孟推,

本文编号:2416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416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