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法及其与宪法典的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越;关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政治法体系之构想[J];公安研究;1999年05期
2 张文显;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J];法学研究;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陈颖洲;李德贵;;论分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宪政之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陈宏光;;立法权概念的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6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陈宏光;;行政权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种松志;;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泽明;陈晓东;;检察官遴选制度探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朝霞;贾晓文;;检察内部职权配置基础与路径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杨柳青;邓立;;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完善刑事公诉权监督制约问题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煜;赵刚;;行政检察权刍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马剑萍;;试论我国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叶伟为;上海九段沙湿地资源的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梦冉;宪政视域下我国国家审计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瑞;论我国宪法部门和国际法的冲突与协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晋生;秦洁;;从宪法的起源看宪法的本质[J];理论界;2006年06期
3 刘茂林;;香港基本法是宪法性法律[J];法学家;2007年03期
4 鲁延法;;论宪法解释的对象[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0期
5 白亚东;陈广;;宪法的经济属性分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毋慧荣;;论《突发事件应对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7 李少军;评“民主和平论”[J];欧洲;1995年04期
8 刘军宁;全球化与民主政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年03期
9 喻贵英;;欧洲死刑废除的启示[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10 张涛;;马克思对民主国家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张力的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民旺;;国内观众成本与国际合作[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2 陈达铃;;企业型政府——通向世界领袖之路——可能影响人类未来100年政治进程的思想[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窦春芳;苗体君;;经济不发达国家推进民主进程的障碍是什么[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高仁立;;孙中山先生政权建设思想的先进性[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沈剑平;;为什么全球化中民主国家的选举不那么“民主”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谢慧;;《今日评论》的对美观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7 赵国军;;美国国会对印度国家形象的认知变迁及其动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白云涛;;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中国的工业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陈先初;;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民主诉求——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翁贺凯;;“修正的民主政治”辨析——重审张君劢1930年代的民主观念和制度设计[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B.Singh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小乐/译;“民主国家”的四国集团正在形成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美国霍布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 陈玉刚;民主是个“乖孩子”?[N];东方早报;2007年
3 记者 黄慧珠 董龙江;普京要求停止对伊战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记者 张云飞;丹瑞呼吁缅甸人民按新宪法建设国家[N];人民日报;2009年
5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 叶海林;亚洲新戏剧[N];东方早报;2008年
6 国际政治文化研究学者 和静钧;民主不易[N];中国经营报;2008年
7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马岭;加强人大权力立法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宋国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同样的崛起 不一样的“威胁”[N];东方早报;2007年
9 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袁胜育;意识形态的偏执[N];东方早报;2007年
10 秦晖;探寻中国福利问责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宜;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晨;超越国界的民主—欧盟民主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姚仁权;民主条件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马东亮;国家财政补助政党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殷冬水;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8 周虎;金融管制的确立及其变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宋衍涛;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马群;民主转型与民主的可持续性[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凌寒;清末地方自治制度及宪政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陈新;民主视野中的回应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依莲(Tolentino, Elaine);西方规范与东亚规范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孙婧;五四时期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颖;利普哈特共识民主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文义;李帕特共识民主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聂兴超;选举在民主国家中的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8 宋君;冷战后西方战争根源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9 叶凯;试析美国选择性不扩散政策[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徐斌;浅析美国“转型外交”及对中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556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55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