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以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高效农业,需要变革“均田制”下“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不仅有利于实现低成本、更稳定的土地经营规模化,还能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在治理结构、组织化程度、运行机制、经营决策、市场渗透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不仅可以破解农业发展资本不足的瓶颈,还可以引进农村稀缺的管理人才,提高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受制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承载的农民生存保障功能,我国目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调整“政策性”有余而“法律性”不足。基于“政策性”原因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践游离于“法律性”的调整之外,造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践的扭曲和变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急需纳入法律的有效调整范围之内。因此,从法律机制上研究如何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物权性”与“保障性”之间冲突与紧张关系,科学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法律关系,平衡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冲突,消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障碍,提出完善的法律对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除绪论、结语部分外,本文共分七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问题”。概念的准确界定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诸多学术纷争的产生就与在不同语境下使用同一概念有关。本章主要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两个概念的界定展开。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界定,本章研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目的限定性、法律上的物权性与事实上的保障性等问题,认为:应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初始主体”界定为“农户成员”而非“农户”,“继受主体”的范围应扩展为一切单位和个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用途的目的限定性的实现,关键在于严格的土地用途执法监控,而不在于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及受让人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的观点,既没有法律依据,也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农民失地风险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采行“登记要件主义”,有利于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交易安全,并且,只要对现行制度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也不致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成本;相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具有优先性和排他性,“总有”理论不适宜作为目前改造集体土地运行机制的法理依据。在分析目前理论和实践界存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概念使用泛化现象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界定为:将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于公司,取得公司股权的行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将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现行法律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限于“承包户”之间的“合作生产”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而非出于法律科学的妥当考量。本文主要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问题。 第二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正当性研究”。本章从经济学动因、法规范分析、比较法考察等三个纬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当性进行“证成”,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引发“圈地运动”的观点进行了“证伪”。从经济学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有利于激活农村土地资产,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高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从法规范角度分析,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受限于《承包法》四十一条的规定,文章从农民宪法权利保护、土地用途变更之防止、发包人权利保护等三个方面论证了该规定的不科学性,从而“证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规范正当性。从比较法而言,尽管社会制度各异、人均资源悬殊、土地所有制不同,在本文所考察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均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圈地运动”的出现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无关,与地方政府能否坚持依法行政密切相关,以“圈地运动”之担忧否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正当性,难以成立。 第三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实证研究”。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践的各种典型模式,分析其现实运作机制和成效,不仅可以发现入股实践对法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课题,更能启发研究者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的方案。本章实证研究了实践中影响较大的、较有代表性的“南海模式”、“郑龙模式”、“汤营模式”、“麒麟模式”、“东江模式”,分析其利弊得失,并从中提炼出了入股实践提出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法律课题,确定了本文的重点研究方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的冲突与选择等。 第四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织形式的选择不仅具有政策性,更具有法律性,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所谓政策取向的正确而置法律可行性于不顾。从法律科学的角度分析实践中典型的入股组织形式的利弊得失并作出正确选择,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章重点研究了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等三种典型入股模式。认为:“股份合作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而被创造出来的,欠缺法律科学的考量,与国际合作社通行的基本原则相距甚远,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立法规范和制度设计;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本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型”组织的法律特质之间存在难以兼容的内在冲突。有限责任公司的“资合性”、“营利性”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本质相契合,其“人合性”以及较大的“自治性”更是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灵活配置提供了较大的法律空间,有限责任公司适宜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人公司尽管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特性不相冲突,但难以产生这种实践需求。 第五章“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受制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的保障功能,在农业公司中对股东进行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之区分并对其权利义务进行差异化的配置具有必要性,但由此会产生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在利润分配、公司事务管理权和表决权配置上的利益冲突。优先股与农民股东的股权具有契合性,本章运用优先股理论对如何平衡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宜将农民股东的股权定位为参加、累积、剩余财产分配优先、附带拒绝权优先股;农民股东的表决权在一定条件下应复活;农民股东享有除表决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农民股东在特定条件下应享有“退股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回购请求权;非农民股东对农民股东的“保底收益”承担担保责任。此外,为了解决单个农民股东行使股东共益权存在的维权能力不足和维权成本过高的问题,组建以行使农民股东共益权为目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可行的选择。 第六章“农民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其“责任财产性”与“保障性”形成明显的冲突与紧张关系,由此产生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本章分别探讨了公司成立阶段、运营阶段、清算阶段的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解决方案。尤其对于清算阶段的利益冲突,本章在评析当前各家学说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购买权+入股保险”的解决思路。 第七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对策——以立法完善为中心”。研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机制是本课题的落脚点。本章首先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面临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鉴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性、公司法律制度的成熟性及其对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一定范围的适应力,本章认为,应该以公司法律制度为基准修改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并提出了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八个方面的建议: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制度,将“初始主体”界定为“农户成员”而非“农户”,“继受主体”应扩及一切单位和个人;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限于“承包户”之间的“合作生产”的限制性规定;清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不转移权属”这一明显与公司法理相悖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改“意思主义”为“登记要件主义”;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限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转让;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集体成员的优先权;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废止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收回制度。此外,还应该正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借鉴“两田制”的合理内核、实行“责任田”入股;分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文章的主要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中央政策叫停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试点之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股范式得到政策界、理论界高度认可并在各地大力推行,大有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主流与发展方向之势。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社热”进行了“冷思考”,首次从法律科学的视角论证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本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交易性”组织的法律特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和不兼容性,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性格相契合;第二,目前学术界研究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较多,但研究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关系的论著较少。本文从利益冲突的视角分析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运用优先股的理论对如何平衡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第三,对于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面临的农民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在分析目前诸家学说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购买权+入股保险”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 入股 有限责任公司 农民股东 非农民股东 债权人 利益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3
【目录】:
- 摘要4-9
- Abstract9-20
- 0. 绪论20-30
- 0.1 问题的提出20-22
- 0.2 文献综述22-27
- 0.2.1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23-24
- 0.2.2 关于农民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24-25
- 0.2.3 关于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25-26
- 0.2.4 关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的冲突及其立法选择26-27
- 0.3 研究的思路27-28
- 0.4 研究的方法28
- 0.5 可能的创新点28-29
- 0.6 论文的不足29-30
- 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概念界定及相关法律问题30-51
-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30-46
- 1.1.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31-34
- 1.1.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目的限定性34-35
- 1.1.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35-37
- 1.1.4 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的保障性37
- 1.1.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模式37-42
- 1.1.6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冲突与协调42-46
-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46-50
- 1.2.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界定46-47
- 1.2.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特征47-50
- 1.3 本章小结50-51
- 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正当性研究51-72
- 2.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经济学动因51-57
- 2.1.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规模经济51-54
- 2.1.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资产资本化54-57
- 2.2 农地权利入股的比较法考察57-61
- 2.2.1 日本57-58
- 2.2.2 美国58-59
- 2.2.3 俄罗斯59
- 2.2.4 越南59-60
- 2.2.5 台湾地区60-61
- 2.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规范分析61-67
- 2.4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圈地运动”67-71
- 2.5 本章小结71-72
- 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实证研究72-91
- 3.1 南海模式72-77
- 3.1.1 基本情况72-74
- 3.1.2 问题与讨论74-77
- 3.2 郑龙模式77-80
- 3.2.1 基本情况77-78
- 3.2.2 问题与讨论78-80
- 3.3 汤营模式80-82
- 3.3.1 基本情况80-81
- 3.3.2 问题与讨论81-82
- 3.4 麒麟模式82-85
- 3.4.1 基本情况82-83
- 3.4.2 问题与讨论83-85
- 3.5 东江模式85-86
- 3.5.1 基本情况85
- 3.5.2 问题与讨论85-86
- 3.6 进一步的总结86-90
- 3.6.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取得了较好的绩效86-87
- 3.6.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急需“法律性”调整87
- 3.6.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87-88
- 3.6.4 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需要协调88-89
- 3.6.5 农民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的平衡机制亟待建立89
- 3.6.6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需要协调89
- 3.6.7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89-90
- 3.7 本章小结90-91
- 4.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选择91-108
- 4.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股份合作社的利弊分析91-94
- 4.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兼容性94-103
- 4.2.1 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避免农民失去土地?95-98
- 4.2.2 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之现状:名为入股,实为租赁98-101
- 4.2.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的法律兼容性101-103
- 4.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契合性103-105
- 4.3.1 有限责任公司的“资合性”、“营利性”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03-104
- 4.3.2 入股有限责任公司与农民失地风险104
- 4.3.3 有限责任公司自治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04-105
- 4.4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其他组织形式的讨论105-107
- 4.4.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可行性105-106
- 4.4.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讨论106-107
- 4.4.3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一人公司的探讨107
- 4.5 本章小结107-108
- 5. 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平衡108-126
- 5.1 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109-112
- 5.1.1 利润分配权的冲突109-111
- 5.1.2 公司事务管理权、表决权的冲突111-112
- 5.2 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理论112-114
- 5.3 优先股与农民股东股权的契合性114
- 5.4 以优先股化解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利益冲突之构想114-122
- 5.4.1 农民股东的股权宜定位为参加、累积优先股114-115
- 5.4.2 农民股东的股权宜定位于剩余财产分配优先股115-116
- 5.4.3 农民股东的股权宜定位为附带拒绝权的优先股116-117
- 5.4.4 农民股东的表决权复活117
- 5.4.5 农民股股东享有除表决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117-118
- 5.4.6 农民股东特定条件下的“退股权”118-119
- 5.4.7 农民股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回购请求权119-120
- 5.4.8 非农民股东对农民股东的保底收益承担担保责任120-122
- 5.5 关于股权转让后受让者的股权地位之讨论122-123
- 5.6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行农民股东共益权123-125
- 5.7 本章小结125-126
- 6. 农民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平衡126-140
- 6.1 公司设立阶段的利益冲突127-130
- 6.1.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评估127-129
- 6.1.2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特别公示129-130
- 6.2 运营阶段的利益冲突130-132
- 6.2.1 “保底分红”引起的利益冲突130
- 6.2.2 农民股东退股中的利益冲突130-131
- 6.2.3 土地承包经营权回购(置换)中的利益冲突131-132
- 6.3 公司清算中的利益冲突132-139
- 6.3.1 诸说评析133-136
- 6.3.2 作者的观点136-139
- 6.4 本章小结139-140
- 7.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对策—以立法完善为中心140-156
- 7.1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的冲突及立法选择140-144
- 7.1.1 冲突的表现形式140-142
- 7.1.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立法选择142-144
- 7.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144-150
- 7.2.1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制度的完善144
- 7.2.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范围、形式的完善144-145
- 7.2.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后果的完善145
- 7.2.4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应采取“登记要件主义”145-146
- 7.2.5 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转让146
- 7.2.6 取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优先权146-147
- 7.2.7 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147-148
- 7.2.8 废止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收回制度148-150
- 7.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其它法律对策150-155
- 7.3.1 正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角色地位150-152
- 7.3.2 借鉴“两田制”的合理内核,实行“责任田”入股152-153
- 7.3.3 分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53-155
- 7.4 本章小结155-156
- 8. 结语156-158
- 主要参考文献158-171
- 致谢171-17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志才;袁敏殊;;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宋丽萍;;“圈地运动”动机及其在中国可行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3 任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疑难问题刍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4 邓立新;;成都邛崃市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方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5 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6 李友根;;论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存与废——兼及中国特色制度的理论解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若干问题思考[J];调研世界;2009年05期
8 贺国英;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5期
9 黄忠;;制定《农业企业法》迫在眉睫[J];党政论坛;2009年04期
10 李东侠;郝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问题的法律分析[J];法律适用;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菡冰;集体林权资本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双海;国有土地资本化经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查伟伟;新圈地运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启宇;基于城乡统筹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小勇;论农村承包土地调整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何碧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陈爱碧;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袁媛;优先股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晶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若干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宋伟;城乡统筹视域中的农地使用权入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吕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25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