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8:20
本文关键词:当下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作为人类生存之本,其关涉的不仅是资源问题,更有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对广大农民来说,农村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有直接获益、生活保障、提供就业、土地增值、后代继承、身份依赖等功能。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土地权利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在农村土地制度中,土地征收制度作为一种基于公益目的而由国家依法强制获取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有偿行为,集中反映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和路径选择,折射出我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平衡,蕴含着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与发展。在建国初期,这种以国家为本位的制度为举全国之力发展经济和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支持,为我国早期的资本积累提供了快捷途径,通过大量廉价土地和由此剥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快速推动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但作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制度,我国政府虽在不同阶段都进行了相关调整,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以牺牲农民和农村发展利益来“哺育”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制度设计理念与我国推动城乡一体化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方向相悖,政府垄断地位压制了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公权强势而私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具体表现为土地征收公益目的泛化、征收程序不合理、补偿机制不健全、安置方式单一农民缺乏话语权、司法救济和权力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致使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频发、“失地农民”因社会保障缺失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土地腐败”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土地财政”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土地征收权因实现公共利益而具有正当性,却在实际实施中因损害公共利益而削弱了合法性。因此,本文以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为抓手,以宏观制度、体制、结构、思想观念、法律等为支撑,通过文献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规范性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探讨当前这一制度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尝试为制度创新和完善提供对策建议。 首先,本文对关于土地征收制度的相关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了解与研究,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自建国以来的沿革演变进行梳理,为全文的论述进行知识的储备和铺垫。其次,对当前在立法规范、制度设计、流程操作、过程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析,寻求问题背后的制度、治理结构、发展理念、法律规范等多种原因。在原因分析部分,本文不仅从土地制度本身进行探视,更从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出当前土地征收各种弊端产生的意识层面的缘起,即我国特定国情所造就的“后全能主义”管理思维和“赶超型”发展思维的潜在驱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变革二元土地制度、明晰土地产权、界定公益目的、完善征收程序和补偿安置机制、健全权力监督体系、优化政府绩效考核和财税机制,转变发展思维等角度进行对策研究,从而为更好地平衡国家与集体、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规范政府的公权力和保障农民的个体权利提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征收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同时对于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背后的根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能够以此为切入点,更为深入的探析我国当前改革转型的动向,为转变发展理念、定位政府角色和职能、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征收制度 困境 根源 改革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D92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图目录10-11
- 第一章 导论11-2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3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3-20
- 一、国内研究现状13-16
-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6-18
- 三、研究述评18-20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20-21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21-22
- 第二章 土地征收的主要相关理论及其应用性22-28
- 第一节 土地征收权的正当性:国家主权学说22-24
- 第二节 土地征收方式的合理性:交易成本理论24-25
- 第三节 土地征收目的的公益性:公共利益理论25-27
- 第四节 土地征收的有偿性:土地征收补偿理论27-28
- 第三章 当下中国的土地征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沿革28-40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28-30
- 一、征收28-29
- 二、土地征收29-30
- 第二节 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的内容与特征30-34
- 一、土地征收制度的内容30-32
- 二、土地征收制度的特征32-34
- 第三节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历史沿革34-40
- 一、制度创设阶段:1950年-1957年35-36
- 二、制度调整阶段:1958年-1965年36
- 三、制度停滞阶段:1966年-1977年36-37
- 四、制度转型阶段:1978年至今37-40
- 第四章 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的主要问题40-52
- 第一节 征收目的泛化、土地资源浪费严重40-42
- 一、耕地大量被挤占40-41
- 二、土地资源浪费严重41
- 三、生态环境受影响41-42
- 第二节 征收程序不规范,引发诸多社会矛盾42-45
- 一、相关程序规定过于笼统,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42-43
- 二、征收程序的单向性和非透明性,民众缺乏话语权43-44
- 三、审批程序不科学,先征后批等问题严重44-45
- 第三节 征收补偿机制不合理,失地农民缺乏保障45-49
- 一、补偿原则不明确46-47
- 二、补偿的标准较低且范围过窄47
- 三、补偿安置方式单一、不合理47-48
- 四、补偿费用的分配机制不合理48-49
- 第四节 典型现象——土地腐败与土地财政49-52
- 一、“土地腐败”问题严重,国土资源大量流失49-50
- 二、“土地财政”导致政府财政风险和非集约化发展50-52
- 第五章 土地征收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2-61
- 第一节 制度性根源52-55
- 一、二元土地制度与政府垄断地位的形成52-53
- 二、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明晰,公共利益难以界定53-55
- 第二节 政府治理结构原因55-58
- 一、压力型政治体制:地方政府的经济竞争和政治晋升博弈55-56
- 二、分税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56-57
- 三、权力监督机制的不健全57-58
- 第三节 思想观念影响58-59
- 一、赶超式发展思维:以GDP为导向的资本积累型发展58
- 二、后全能型的管理思维:“大政府”角色未彻底转变58-59
- 第四节 法律因素:缺乏系统专门的法律体系的规范与指导59-61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对策研究61-70
- 第一节 变革二元土地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61-62
- 第二节 明晰土地产权,界定公益目的,缩小征地范围62-64
- 一、明晰土地产权63
- 二、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63-64
- 第三节 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加强法律规范64-67
- 一、制定专门土地征收法,完善法制建设64-65
- 二、规范征地程序,完善权力监督体系65-66
- 三、改变现有补偿标准,健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66-67
- 第四节 优化政府绩效考核和财税机制,推动集约化发展67-69
- 一、优化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67-68
- 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推动集约化发展68-69
- 第五节 转变发展思维,实现分享共治型发展69-70
-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4
- 后记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春雷;;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2 刘骞;;关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公共利益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3 万政伟;王坤;;论西方市场征收制度及其对我国土地征收立法的借鉴[J];改革与战略;2009年03期
4 王红霞;;关于征地过程中农民知情权制度完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丛旭文;王怀兴;;各利益主体权衡下的农民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研究[J];东南学术;2012年05期
6 刘金发;王洛忠;;跨越双重倒逼机制:土地征收制度从碎片化改革到顶层制度设计[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6期
7 梅昀;陈银蓉;莫玉龙;;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特点与理论及制度改进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6期
8 刘金智;;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9 邢发齐;;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利弊研究[J];河北法学;2009年09期
10 王春英;;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及改革思路[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当下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26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