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土地财政”治理路径研究 ——基于公有土地作为公共品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7-08 21:34
  土地财政是近些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事物之一,当然,绝大多数议论是围绕着土地财政所引致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其中与大多数民众联系紧密的负面效应是高房价和低水平的征地补偿。高房价和低水平的征地补偿严重地损害了作为国有土地主人的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与国家所秉持的国有土地应服务于民众的公共利益的理念相违背。同时,许多国家的土地私有制逐渐转向社会私有制,即基于公共利益和土地的公共性,政府会对土地私有产权的行使进行限制和干预。这些国家土地使用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土地财政所涉及的土地的现实表现形成了反差。上述种种状况促使我们去探寻土地财政的运行机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公有土地是公共品吗?它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所界定的“共同消费”的公共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作为公共品的公有土地及其收入应怎样管理才是适度的,可取的?本论文包含导论部分共由六章组成,具体安排如下:第0章,导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作了简要评论;介绍了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内容;指出了论文的可能创新点与主要不足。第1章,公有土地的公共品性质理论。有关国有土地是否为公共品的认识方面所存在的分歧性和模...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论文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0.2.1 研究思路
        0.2.2 研究方法
    0.3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内容
    0.4 土地财政的文献回顾与评论
        0.4.1 土地财政定义的回顾与评论
        0.4.2 土地财政的再定义
        0.4.3 土地财政成因的回顾与评论
        0.4.4 土地财政治理建议的回顾与评论
    0.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0.5.1 论文可能的创新
        0.5.2 主要不足
1. 公有土地的公共品性质理论
    1.1 公共品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的文献述评
        1.1.1 公共品定义的文献述评
        1.1.2 公共品特征的文献述评
        1.1.3 公共品分类的文献述评
    1.2 公共品理论的再认识
        1.2.1 公共品的再定义
        1.2.2 公共品的分类:消费型公共品和投资型公共品
        1.2.3 公共品的特征
        1.2.4 消费型公共品与投资型公共品的关系
    1.3 公有土地的公共品性质再认识
        1.3.1 公有土地作为公共品的二重性分析
        1.3.2 公有土地侧重作为资源型投资公共品的定位
2. 土地财政应遵循的原则与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财政应遵循的原则
        2.1.1 收入原则
        2.1.2 公平原则
        2.1.3 效率原则
        2.1.4 民主原则
    2.2 现行土地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土地财政过分追求收入最大化,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2.2 土地财政未能平等对待相关利益主体
        2.2.3 土地财政未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2.2.4 土地财政使得国民自身的土地没有很好地为自己服务
3. 土地财政的成因分析
    3.1 公有土地作为公共品所引申出的公共利益至上的动机未能置于首要的位置
        3.1.1 对于公共品的认识存在不足,进而对公有土地及其收入所承载的公共利益没有清晰的认识
        3.1.2 全社会缺乏基于公共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公民权理念
        3.1.3 对政府公务人员的伦理道德约束的缺失
    3.2 自利动机主导之下的相关制度的负向激励
        3.2.1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自利动机的凸显
        3.2.2 土地相关制度的改革—土地财政以地生财的初始条件的具备
        3.2.3 分税制体制不合理导致的地方财政拮据
        3.2.4 地方竞争与政绩考核下的GDP增长追求
        3.2.5 基于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土地融资
        3.2.6 地方政府的多重角色与农民土地产权的缺失
        3.2.7 相关因素作用下的房价持续高涨
4. 国际经验与启示
    4.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
        4.1.1 英国
        4.1.2 德国
        4.1.3 日本
        4.1.4 香港
    4.2 对中国土地财政治理的启示
        4.2.1 土地不应作为一般商品对待,而应作为特殊商品服务于公共福利
        4.2.2 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
        4.2.3 土地承租权的性质以及转租转让
        4.2.4 完善的土地税收制度以及土地税收收入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
5. 土地财政治理的基本思路
    5.1 将公有土地作为公共品所引申出的公共利益至上的动机提升至首要位置
        5.1.1 加强对于公有土地的公共品性质的认识
        5.1.2 树立基于公共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公民权理念
        5.1.3 强化对政府公务人员的伦理道德约束
    5.2 严格遵循公有土地作为公共品所内涵的“与众不同”的要求
    5.3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5.3.1 事权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理划分
        5.3.2 事权在政府之间的合理划分
        5.3.3 建设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房产税
        5.3.4 中央与地方之间财力的适当调整
        5.3.5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4 改革政绩考核机制
    5.5 完善土地融资
    5.6 改革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方式
    5.7 改革土地制度
    5.8 完善预算管理
    5.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5.10 改革住房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J]. 李克强.  求是. 2012(04)
[2]论有效推进房产税的改革——对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的评析[J]. 单顺安.  税务研究. 2011(12)
[3]土地公有制下的暗礁[J]. 党国英.  中国新闻周刊. 2011(40)
[4]关于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 梁诗琪.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1(04)
[5]房产税改革中的评估问题探析[J]. 唐春胜.  中国市场. 2011(31)
[6]公共产品含义新探[J]. 朱鸿伟.  中国行政管理. 2011(08)
[7]公共物品属性界定方式分析——对经典界定方式的反思与扩展[J]. 吕普生.  学术界. 2011(05)
[8]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思考与对策[J]. 杨继瑞,马永坤.  高校理论战线. 2011(05)
[9]看香港土地如何出让[J]. 刘威,满燕云.  中国报道. 2011(03)
[10]中、德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制度之比较研究[J]. 何琳,周艳媚.  特区经济. 2011(02)

硕士论文
[1]“经营土地”形成“土地财政”:混合型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D]. 顾慧君.复旦大学 2011
[2]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 李良海.东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72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272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