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农村宅基地集约开发研究 ——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6 03:46
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建设方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从节约用地的高度严格宅基地管理,这就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开发确立了基本原则,指明了方向。宅基地集约开发研究,实践上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开发利用,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理论上有助于深化新农村建设的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价值取向研究和宅基地集约开发的宏观管理研究。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中外比较分析,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一是宏观管理的哲学高度阐释个案经验,立足于浙江嘉兴市农村宅基地集约开发的实践,站在宏观全局高度进行系统总结提升,使地方经验上升为一般模式,拓展了研究视野;二是通过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内容,分析只允许农民承包地流转,不允许农民宅基地扭转的法制缺陷及对宅基地集约开发的制约作用;提出农村宅基地“自由”(以一户一宅为前提)流转的法制建议,突破了学界只注重农民承包地流转研究的局限,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嘉兴“两分两换”发展小城镇
图 6-1 嘉兴“两分两换”发展小城镇 图 6-2 嘉兴“两分两换”新建农民小区农村整体布局得到优化。将嘉兴市 858 个行政村 13111 个自然村将规划集聚到 40 个新市镇镇区和 376 个城乡一体新社区。村庄布点大大减少、人口集聚度大大提高。新市镇、新农村建设路子得到拓展。把“两分两换”与加快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市民化、社区城镇化、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和城乡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使试点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的有效载体,有力地拓展提升了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土地节约集约效果明显。据测算,14 个试点镇(街道)的土地节约率都在50%以上,仅一期至少节约土地 7000 多亩,年均可节地 1 万多亩。如姚庄镇以公寓式安置户均占地为0.245亩,以联排式安置为0.354亩,户均节约用地0.8-0.86亩,节约率达到了 74.2%。百个“两新”工程节地率在 50%以上。
图6-3七星镇“两分两换”置换城镇房产 图6-4七星镇兴办文化教育设施2010年1-8月,南湖区的七星镇(含余新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897亩,其中已实现二次流转7440亩;已新启动农村新社区建设29个点,已竣工932户,在建754户,已拆除旧房822户,需搬迁农户4011户,七星镇现有宅基地面积4158亩,采取新社区公寓房安置,按户均0.3亩计算,需占用土地1203亩,将其余的宅基地复垦成耕地,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955亩,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通过城乡建设用增减挂钩,目前已落实了建设用地386亩,农民收入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缩小到1.77:1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形成了农民增收的有效机制。6.3 嘉兴市农村宅基地“两分两换”集约开发模式的意义6.3.1 “两分两换”集约开发模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开发的法律制度建设分析[J]. 邹世享,史清琪. 资源与产业. 2011(02)
[2]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 王承武,蒲春玲. 经济视角(下). 2008(09)
[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探讨[J]. 于合军,潘兴良.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8(05)
[4]土地产权明晰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选择[J]. 孔祥建. 农业经济. 2008(09)
[5]关于科尔沁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J]. 郭丽平,裴融冰,李秀莲. 现代农业. 2008(09)
[6]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分析[J]. 衣保中,张凤龙. 农业科技管理. 2008(04)
[7]土地制度与村民自治的关系[J]. 魏盼.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08)
[8]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几点思考[J]. 申智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6)
[9]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J]. 邓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6)
[10]试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角度出发[J]. 陈丽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8)
博士论文
[1]农地使用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 雷红.四川大学 2007
[2]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 郭新力.华中农业大学 2007
[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D]. 冯继康.南京农业大学 2005
[4]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 任庆恩.南京农业大学 2003
[5]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研究[D]. 陈美球.浙江大学 2002
[6]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 汪晖.浙江大学 2002
[7]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D]. 吴亚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8]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498088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嘉兴“两分两换”发展小城镇
图 6-1 嘉兴“两分两换”发展小城镇 图 6-2 嘉兴“两分两换”新建农民小区农村整体布局得到优化。将嘉兴市 858 个行政村 13111 个自然村将规划集聚到 40 个新市镇镇区和 376 个城乡一体新社区。村庄布点大大减少、人口集聚度大大提高。新市镇、新农村建设路子得到拓展。把“两分两换”与加快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市民化、社区城镇化、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和城乡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使试点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的有效载体,有力地拓展提升了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土地节约集约效果明显。据测算,14 个试点镇(街道)的土地节约率都在50%以上,仅一期至少节约土地 7000 多亩,年均可节地 1 万多亩。如姚庄镇以公寓式安置户均占地为0.245亩,以联排式安置为0.354亩,户均节约用地0.8-0.86亩,节约率达到了 74.2%。百个“两新”工程节地率在 50%以上。
图6-3七星镇“两分两换”置换城镇房产 图6-4七星镇兴办文化教育设施2010年1-8月,南湖区的七星镇(含余新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897亩,其中已实现二次流转7440亩;已新启动农村新社区建设29个点,已竣工932户,在建754户,已拆除旧房822户,需搬迁农户4011户,七星镇现有宅基地面积4158亩,采取新社区公寓房安置,按户均0.3亩计算,需占用土地1203亩,将其余的宅基地复垦成耕地,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955亩,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通过城乡建设用增减挂钩,目前已落实了建设用地386亩,农民收入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缩小到1.77:1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形成了农民增收的有效机制。6.3 嘉兴市农村宅基地“两分两换”集约开发模式的意义6.3.1 “两分两换”集约开发模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开发的法律制度建设分析[J]. 邹世享,史清琪. 资源与产业. 2011(02)
[2]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 王承武,蒲春玲. 经济视角(下). 2008(09)
[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探讨[J]. 于合军,潘兴良.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8(05)
[4]土地产权明晰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选择[J]. 孔祥建. 农业经济. 2008(09)
[5]关于科尔沁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J]. 郭丽平,裴融冰,李秀莲. 现代农业. 2008(09)
[6]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分析[J]. 衣保中,张凤龙. 农业科技管理. 2008(04)
[7]土地制度与村民自治的关系[J]. 魏盼.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08)
[8]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几点思考[J]. 申智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6)
[9]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J]. 邓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6)
[10]试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角度出发[J]. 陈丽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8)
博士论文
[1]农地使用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 雷红.四川大学 2007
[2]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 郭新力.华中农业大学 2007
[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D]. 冯继康.南京农业大学 2005
[4]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 任庆恩.南京农业大学 2003
[5]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研究[D]. 陈美球.浙江大学 2002
[6]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 汪晖.浙江大学 2002
[7]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D]. 吴亚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8]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498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9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