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解放战争时期土改运动的纠偏 ————以地主政策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3-02-18 13:54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左”与右的错误偏向,尤其是在《土地法大纲》颁布后,掀起了“三个浪花”,扩大了打击面。在习仲勋果敢上报和毛泽东大力纠偏的努力下,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刹车,全面彻底地扭转对地主的“左”倾行为。针对这一细致复杂的纠偏历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首先是绪论。阐释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述评及创新所在,写作思路及采用方法,可谓是本文的绪论。第一章是土改运动错误偏向产生的政策因素。通过分析过去学界对两大土改文件侧重价值评析而忽略了背景分析的不足,发现历时四年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实质是一个正反合的运动趋势;并从中看到中央土改政策的非自主性和土改运动的根本目的。第二章是土改运动错误偏向的具体表现。《五四指示》和《土地法大纲》对土改运动的转折意义和这两大文件颁布后给基层工作造成的“左”与右的困扰,尤其是“左”倾思想路线下引发的“流血土改”的暴力性与难控性。第三章是土改运动错误偏向的纠正措施。为防止情况恶化,了解到实情的毛泽东毅然领导全党上下从阶级属性、人权政权、经济保障、步骤策略四个层面进行全面而彻底地纠偏。第四章是土改运动错误偏向得以纠正的多方原因。1948...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与创新之处
第三节 写作思路与采用方法
第一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产生的政策因素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政策呈现出正、反、合发展脉络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政策服从于统一战线和战争形势
第三节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都出现不同程度错误偏向
第二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流血土改”中的“文斗”和“武斗”
第二节“流血土改”的必要性与难控性
第三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的纠正措施
第一节 阶级属性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二节 政治权利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三节 经济保障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四节 步骤策略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四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得以纠正的多方原因
第一节 关键原因:毛习的四次历史性互动
第二节 其他原因:实事求是、民主作风、经验总结
第三节 历史评价: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土改中功大于过
第五章 经验总结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土改运动及时纠偏具有三重意义
第二节 政策方针要讲究原则坚定与策略灵活的统一
第三节 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建设、改革的“命门”
第四节 干部是关键,要使之能上能下,接受多方监督
第五节 民主要得,大民主要不得
第六节 思想路线决定政治路线,对其要注意防“左”反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745094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与创新之处
第三节 写作思路与采用方法
第一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产生的政策因素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政策呈现出正、反、合发展脉络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政策服从于统一战线和战争形势
第三节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都出现不同程度错误偏向
第二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流血土改”中的“文斗”和“武斗”
第二节“流血土改”的必要性与难控性
第三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的纠正措施
第一节 阶级属性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二节 政治权利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三节 经济保障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四节 步骤策略方面的纠正措施
第四章 土改运动错误偏向得以纠正的多方原因
第一节 关键原因:毛习的四次历史性互动
第二节 其他原因:实事求是、民主作风、经验总结
第三节 历史评价: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土改中功大于过
第五章 经验总结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土改运动及时纠偏具有三重意义
第二节 政策方针要讲究原则坚定与策略灵活的统一
第三节 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建设、改革的“命门”
第四节 干部是关键,要使之能上能下,接受多方监督
第五节 民主要得,大民主要不得
第六节 思想路线决定政治路线,对其要注意防“左”反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745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74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