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发布时间:2017-09-12 01:39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更多相关文章: 用益物权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权利流转


【摘要】: 宅基地问题是物权法立法过程中最大的争论焦点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农村宅基地作为国家给予农民的一种“福利”,具有保证农民“居有其所”的生存功能,如果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由于农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以及投机行为的存在,必定会导致农民游离失所,影响社会稳定。又由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有一定的身份性、无偿性、无期限性,因此,主张禁止或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本文旨在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一些错误的认识做出澄清,围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能性、必要性、流转的障碍及克服、流转的模式设计等四个方面,逐一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并由此得出结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现实中已形成了“隐型市场”,与其“堵”不如“疏”,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一事实,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建立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体系,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法律支持,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论文最后谈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要在坚持自己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经济的一些原则加以完善,最终实现自由流转。 文章除引言及结语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就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一些基础法律问题进行了厘清,将其定义为一种有我国特色的用益物权;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历史沿革,指出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限制是八十年代后才开始的历史事实;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保障功能进行了评析,澄清了一个基本问题:即土地要素的保障不能代替国家的保障,在我国经济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家理应考虑以其他方式来代替土地保障,以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获得更好的生存权利。因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并不矛盾。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会使土地从保障的义务中解脱出来,以使农民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二章以北京京郊为例介绍了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户籍制度的改革阐明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能性,从物权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证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 第三章介绍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指出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四大障碍及如何克服,最后就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模式谈了自己的看法,即:初期以“地随房走”为原则,通过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租赁制度,在当下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解决目前的流转问题;然后通过建立和完善我国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来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
【关键词】:用益物权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权利流转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3;D923
【目录】:
  • 内容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法律问题、历史沿革及宅基地保障功能评析10-22
  • 第一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法律问题10-15
  •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界定10-12
  •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性质界定及几种代表性观点评析12-15
  • 第二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历史沿革15-18
  • 一、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历史沿革15-16
  • 二、我国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16-18
  •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社会保障与流转之关系18-22
  • 一、从宪法角度看宅基地作为生存保障的重要意义18-19
  • 二、“居有其所”是生存权的重要内容19-20
  • 三、农村宅基地的保障功能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关系20-22
  • 第二章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及流转的可能性、必要性分析22-34
  • 第一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22-24
  •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22
  •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以北京京郊为例22-24
  • 第二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能性24-27
  •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是流转的基础24-26
  • 二、户籍制度的改革为流转创造了条件26-27
  •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27-34
  • 一、从物权发展趋势看流转的必要性27-30
  • 二、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看流转的必要性30-31
  • 三、从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31-34
  • 第三章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障碍克服及模式设计34-54
  • 第一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原则34-36
  • 一、兼顾正义与效率原则34-35
  • 二、珍惜土地、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原则35
  • 三、赋予权利、保护权益原则35-36
  • 第二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障碍36-44
  • 一、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处于虚置状态36-39
  • 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可依39-41
  • 三、农村房地产市场发育不充分41-43
  • 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与使用的无偿性与有偿性之矛盾43-44
  •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障碍克服44-48
  • 一、明确所有权主体44-45
  • 二、加快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工作45-47
  • 三、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47
  • 四、实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有偿制47-48
  • 第四节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设计48-54
  •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观点评析49-50
  •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初期模式——“地随房走”50-52
  • 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最终模式——自由流转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57-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雯文;;论典权制度的存废[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2 赖丽华;;客家民系用益物权习惯法研究——以赣南客家民事习惯法为例[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3 贺卫东;;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姜双林;韩帮助;;排污权法律性质探析[J];科技与法律;2011年04期

5 李铁民;王春平;;物权法定背景下农地用益物权的张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龙李平;彭爽;;“林权”的法律界定[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夏利芬;王荣珍;;论建设用空间使用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王宗强;;租赁权性质再认识——以房屋租赁权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9 谭柏平;;论海域物权制度——以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为视角[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年02期

10 朱广新;;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提前收回[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豪杰;陈沧杰;王婷;;用益物权语境下新城开发空间利益研究——以万象塔銮湖新城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培;陶信平;;试论不动产用益物权的抵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袁记平;;饮用水权的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张明涛;陆志明;赵静;;我国矿业权法律属性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钟爱玲;;论《物权法》中的海域使用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于文轩;;论水权交易制度之法学性质及其经济学依据[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张红霄;张敏新;;我国集体林产权内容的法律界定[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8 王洪斌;;“两型”社会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小兵;;论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聂莉斌;;矿业权两级市场中的采矿权权属探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伟 王燕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马立群;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N];经济日报;2005年

3 苍溪县法院 照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吗?[N];四川科技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响;宅基地使用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5 陈华 重庆市巴南区花溪国土所 严明军 湖北省兴山县高桥国土所 严浩 江苏省海门市临江国土所 洪喜田 辽宁省辽阳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如何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穆土;建立我国用益物权理论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宗合;进一步完善物权法律制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通讯员 倪敏;用益物权可以抵押吗?[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席锋宇;百姓“权利篮子”更丰富了[N];法制日报;2005年

10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师安宁;用益物权与所有权的冲突与制衡[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凤友;海域使用权制度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王智斌;行政特许的私法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林刚;中国他物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陈祥健;论空间地上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清旺;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以民事权利保障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赵惊涛;排污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文燕;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王富博;居住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陈曦;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唐鑫;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五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尚国萍;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陈娇;论中国典权制度的历史、现状及走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失与对策[D];山西大学;2005年

8 李英丽;地上权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王晓明;空间权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兴华;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不足及完善[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4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834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