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改的限制理论与宪法核心之保障
本文关键词:宪法修改的限制理论与宪法核心之保障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修改 修宪限制 宪法核心 德国基本法 日本宪法 实证主义
【摘要】:宪法修改在于缓解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和社会现实恒动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以修宪限制理论为基础,宪法修改不得变更和不可伤害宪法核心,同时也必须捍卫和保障对宪法存立具有本质性重要意义的宪法价值。首先,宪法修改的边界在于不得侵犯制宪权的领域,以修宪之名而僭越制宪权的宪法修改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宪法破坏;其次,宪法修改的边界应该止于不可变更和不容侵犯的宪法核心,这些宪法核心包括基本人权原则、国民主权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国原则等;再次,对修宪条款本身的修改应该被置于宪法修改限制理论最为严格的适用标准上而予以反对。德国和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宪法学说认同和平主义的宪法原则是内涵于两国宪法中不容侵犯的宪法内核,因而,对德国和日本宪法中的军事和国防条款的修改应该予以高度警惕和强烈反对。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法修改 修宪限制 宪法核心 德国基本法 日本宪法 实证主义
【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中国近代宪法的实施与变迁”(项目编号:12SFB2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宪法修改是宪法为适应社会情状变迁而保持宪法生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就宪法修改与宪法本身所要求的安定性之间的关系来看,宪法修改的界限与宪法根本价值的保障成为了学界热烈探讨的理论问题。在立宪主义兴起之初,传统的宪法学理论倚重人民主权(国民主权)学说服务于制宪的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大元;论宪法规范的至上性[J];法学评论;1999年04期
2 包霞琴;90年代后日本修宪论及其特点分析[J];日本研究;2004年02期
3 龙晟;;宪法核心理论刍议[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李全;;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袁敏殊,陈颖洲,徐步明;论古典自然法学对西方宪政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梁玮;农民工“工伤保险歧视”法律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9 王德强;冯国林;杨园园;;论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以户籍制度与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10 石旭斋;维护宪法稳定 保障宪法至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力;梁亮;;在自由与限制之间——认真对待大学章程[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王利明;;平等保护原则:中国物权法的鲜明特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范珍;;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审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7 林来梵;郑磊;;关于“法律学方法论”——为了一个概念的辩说[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明军;;前卫性、正当性与合法性——当代中国实验艺术的一个政治哲学命题[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纪亚光;;论国民政府时期的社团管制[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石佑启;;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路径选择与制度设计[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7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龚文婧;英美地方自治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伍国用;新时期干部工作民主的扩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营丽;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权基洪;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薛珍;突发事件应对中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堰妮;论迁徙自由权[D];南昌大学;2010年
9 唐瑭;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监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宋静;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义;日本修宪动向的由来与发展——以宪法第9条为中心[J];日本学刊;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佳;;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的意义和作用[J];政治与法律;1983年01期
2 何佳;;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的意义和作用[J];政治与法律;1982年01期
3 鲁明健;;认真讨论宪法修改草案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J];法学杂志;1982年04期
4 孟富林;;认真学习、宣传、遵守和执行宪法[J];人大工作通讯;1999年10期
5 买买提力·达尼;;从宪法修改看我国发展变化[J];新疆人大(汉文);2003年04期
6 ;新中国的四部宪法和八次修宪[J];人民之声;2003年09期
7 刘政;程思远为修宪建言[J];中国人大;2005年16期
8 大隈义和;巨美霞;;日本宪法修改问题的现状[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9 张慧霞;;关于宪法修改与宪法稳定性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10 李雅宁;浅谈现行宪法的修改[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雷;;现行宪法的“改”与“不改”[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晓永;;宪法修改的冷思考[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文新宇;;宪法修改模式与我国的修宪实践[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诚;刘沂江;;宪法修改模式的初探[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刘诚;刘沂江;;宪法修改模式的初探[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6 罗倩;;宪法修改的两个问题探讨[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磊;;宪法修改与改革开放三十年[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李正华;;中国宪法内容历次变动的思路、重点、特点及其原因分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升军;;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殷啸虎;;论当代中国制宪理念的演进[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伟;土地拍卖“第一槌”促成宪法修改[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建伟 记录整理;“土地第一拍”推动宪法修改[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厦门大学法学院 肖振国;2010年土耳其宪法修改及其意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冉风;宪法修改要兼顾完善与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杨舒;飘摇中的吉尔吉斯斯坦[N];国际商报;2010年
6 记者 吴坤;把宪法修改好完善好[N];法制日报;2003年
7 记者 黄培昭;埃及 将就宪法修改草案举行全民公投[N];人民日报;2011年
8 方立;宪法修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N];人民日报;2003年
9 省法学会会长 陈瑞鼎;宪法修改实施与政治文明建设[N];安徽日报;2003年
10 ;日自民党公布宪法修改草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宝奇;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2 李莉;我国修宪程序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金晓丹;法律的稳定与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4 豆星星;修宪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吴天昊;法国宪法委员会的组织与活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钰;宪法修改创议程序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刘宝珠;试论我国宪法修改的现状、问题及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彭凌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宪法修改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王继同;我国宪法修改问题初探[D];山东大学;2011年
5 魏秀芹;中俄修宪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陈道英;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及其演变[D];武汉大学;2004年
7 姚娟;俄罗斯联邦修宪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沈少阳;现行宪法四次修改过程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邓三;论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的完善[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宋寒;新中国宪法变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18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1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