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宪政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陈独秀宪政思想研究
【摘要】: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富强和文明而探索,在其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政治法律思想并且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的进行修正。宪政思想是陈独秀丰富的思想体系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其中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篇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其宪政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早期宪政思想的萌芽,即由封建主义思想向改良主义的维新思想的转变;新文化运动的前期,由于受到西方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理论的影响,他实现了从一个改良主义者向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转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在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他的宪政思想逐步由资产阶级的宪政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宪政观。1927年以后,陈独秀逐渐退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后他开始重新观察中国革命问题和民主问题,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宪政民主观。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陈独秀的人权思想。人权思想是陈独秀宪政思想中最为耀眼的一个方面,陈独秀人权思想的理论渊源是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近代自然法学说中的“天赋人权”理论。在新文化运动中,人权作为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为陈独秀等人所大力倡导。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其对人权的内涵、价值以及内容的理解。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是贯穿陈独秀一生的一条主线,他一生都在不断的关注民主,追求民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的民主思想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这部分按照其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分别论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无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晚年的大众民主思想。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陈独秀的制宪思想。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初,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尊孔派提出了孔教入宪的政治主张,而陈独秀正是反对孔教入宪的代表人物之一。另一方面,五四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们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派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以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变革;另一阵营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者,他们企图通过调节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实行联省自治来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陈独秀分别对这两种思潮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进而表明了他本人的制宪思想。 结语部分对陈独秀的宪政思想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试图指出其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研究陈独秀的宪政思想,对于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陈独秀 宪政 民主 人权 制宪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09.2;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5
- 一、选题意义12-13
- 二、文献综述13-15
- 第一章 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发展脉络15-31
- 一、由封建主义思想向改良主义的维新思想的转变15-19
- (一) "选学妖孽"15-16
- (二) 转变原因16-19
- 二、由改良主义者向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转变19-24
- (一) 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9-21
- (二) 资产阶级宪政思想的形成21-24
- 三、"五四"后期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宪政思想24-29
- (一) 转变过程24-25
- (二) 转变原因25-28
- (三) 实现马克思主义宪政的设想28-29
- 四、晚年对宪政民主的再思考29-31
- 第二章 陈独秀的人权观31-40
- 一、人权的内涵31-32
- 二、人权的内容32-37
- (一) 个人自由权32-36
- (二) 民族自决权36-37
- 三、民权与君权和国权的关系37-40
- (一) 民权与君权37-38
- (二) 民权与国权38-40
- 第三章 陈独秀的民主观40-52
- 一、民主的内涵40-41
- 二、资产阶级民主观41-45
- (一) 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是主权在民41-42
- (二) 民主主义的国家观42-43
- (三) 区分民主主义与民本主义43-45
- 三、无产阶级民主观45-47
- (一) 民治主义45-46
- (二) 社会主义46-47
- 四、晚年的民主观47-52
- (一) 党内民主问题48-50
- (二) 晚年对民主的再思考50-52
- 第四章 陈独秀的制宪理论52-61
- 一、孔教入宪问题52-57
- (一) 孔教入宪问题的提出52-54
- (二) 陈独秀对孔教入宪的反击54-57
- 二、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问题57-61
- (一) 联省自治思潮的产生57-58
- (二) 省治主义者的主张58
- (三) 陈独秀对联省自治的批判58-61
- 结束语61-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6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婧;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研究[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徐元花;;Confucianism versus Constitutionalism——A Primar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Legal Cultures[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8期
3 陈先初;从宪政维度看孙中山民权主义的价值取向[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韩青岑;刘翔;;简论民事诉讼与宪政[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叶兴艺;;张君劢宪政思想论纲[J];理论导刊;2008年05期
6 邱远猷;;中国近代宪政思想的发展[J];前线;1982年02期
7 雷厉;论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及现实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06期
8 崔恒;陈君;;宪政与政府效能[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陈峰;杨俊;;浅论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宪政意义——兼论“政府法治论”的宪政精神[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郑永秀;;《1954年宪法》与毛泽东的宪政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亭友;;马克思主义有宪政思想吗?[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林爵士;;孙中山“训政”的理念建构与实践困境[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陈独秀有否接受国民党资助[N];团结报;2011年
2 吴茜;精彩诠释孙中山宪政思想[N];光明日报;2003年
3 吴茜;解读孙中山之宪政思想[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赵亦冬;名人传记看点何在[N];工人日报;2003年
5 漆永祥;绣花针的细密功夫[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谢松保;进一步走向法治社会还需要什么[N];学习时报;2005年
7 王远明 胡波;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N];团结报;2010年
8 海客;党史专家评说《陈独秀大传》[N];文汇报;2000年
9 任武雄;走进真实的陈独秀[N];北京日报;2000年
10 刘瀚;弘扬和培育宪政精神[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松;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D];暨南大学;2012年
2 陈静熔;《独立评论》的宪政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3 国怀林;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发展阶段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默海;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曹根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晓虹;《安徽俗话报》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梁红光;联邦制理念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净净;陈独秀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慧;陈独秀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娜;陈独秀教育改革思想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高晓燕;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田琨;论陈独秀的晚年民主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鲍文欣;人生真义[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7 孔海棠;《向导》与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兴锐;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钱敏;20世纪初期陈独秀的思想转变[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罗雪松;论陈独秀从崇拜康梁改良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2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7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