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我国宪法审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4:19

  本文关键词:我国宪法审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审查程序 抽象审查程序 具体审查程序


【摘要】:宪政制度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宪政的实施是以宪法为前提的,宪政需要靠一系列可实际操作的具体制度作为保障,实现宪法的程式化,是我国宪政实现的重要环节。宪法程序中的保障性程序即宪法审查程序,通过审查公权力是否合宪、行为是否合宪来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宪法的权威。文中对不同国家的抽象审查程序和具体审查程序进行概述和分析,得出了对我国有关宪法审查程序制度的重要启示。通过对我国有关的宪法审查程序进行实证分析,认清当前我国有关宪法审查程序运行存在的问题在于重实体、轻程序,且运行程序相当不完善,同时现存的程序设计适用性不强。我们应当在借鉴外国程序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换,尝试建构适合我国的宪法审查程序。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宪法审查的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对程序的价值分析来引发对我国宪法审查程序的研究思考,并简明分析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对国外宪法审查程序制度的考察与分析以及对我国相关宪法审查程序的考量。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和对我国与宪法相关审查程序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宪法审查的具体审查和抽象审查程序的制度模式,旨在为宪法审查的制度运作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宪法审查程序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宪法审查程序 抽象审查程序 具体审查程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11
  • 一、问题的提出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9-10
  • 四、创新性成果和结论10-11
  • 第一章 宪法审查程序的基本理论11-18
  • 一、宪法审查程序的界说11-14
  • (一) 宪法审查程序的概念11-12
  • (二) 宪法审查程序的分类12-14
  • 二、宪法审查程序的价值分析14-15
  • (一) 宪法审查程序价值的基本内涵14
  • (二) 宪法审查程序价值的主要内容14-15
  • (三) 宪法审查程序价值的实现机制15
  • 三、宪法审查程序的功能15-17
  • (一) 宪法审查程序的人权保障功能15
  • (二) 宪法审查程序的权力控制功能15-16
  • (三) 宪法审查程序的法制统合功能16-17
  • 四、宪法审查程序的主要程序17-18
  • (一) 提起程序17
  • (二) 受理和审议程序17
  • (三) 裁决程序17-18
  • 第二章 宪法审查程序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启示18-38
  • 一、宪法审查程序制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8
  • 二、抽象审查程序模式18-28
  • (一) 抽象审查程序的由来及其发展轨迹18-20
  • (二) 比较分析抽象审查程序的运作:以法国、德国、俄罗斯和奥地利等为例的考察20-28
  • (三) 程序特征28
  • 三、具体审查程序模式28-36
  • (一) 比较分析具体审查程序的运作:以美国、德国、俄罗斯和奥地利等为例的考察28-36
  • (二) 程序特征36
  • 四、对我国建构宪法审查程序制度的启示36-38
  • 第三章 我国与宪法审查相关程序制度的实证分析38-47
  • 一、概述38-44
  • (一) 宪法审查程序制度在我国宪法发展中的历史演变38-40
  • (二) 制度现状40-43
  • (三) 实践43-44
  • 二、我国现行宪法审查程序制度之问题44-45
  • (一) 制度不足44
  • (二) 实践困境——"有去无回"44-45
  • 三、对我国宪法审查程序制度现状之反思45-47
  • 第四章 我国宪法审查程序制度的构建47-54
  • 一、宪法审查程序制度构建的原则47-48
  • (一) 公开原则47
  • (二) 公正原则47-48
  • (三) 效率原则48
  • 二、考量因素48-49
  • (一) 政治体制48-49
  • (二) 宪法制度49
  • 三、模式选择:抽象审查程序与具体审查程序相结合的模式49-54
  • (一) 原因49-50
  • (二) 程序构建50-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桂燕;;我国宪法性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7期

2 施立栋;陈歆孜;郑磊;;“《宪法》释义暨转型期宪法解释”学术研讨会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3 陈雄;文诚公;;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理解读[J];求索;2011年07期

4 王德新;;美国联邦法院违宪审查的运作机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江振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中的自然法解释[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6 郑磊;;我们处于什么时代——简析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之根本分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周冬蕾;;浅谈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8 高全喜;田飞龙;;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杨陈;;论宪法的规范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莫纪宏;;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孙波;但映红;肖苏琦;袁洪明;段兵;张晔;;对保外就医法医学审查程序规则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红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品种及审查程序介绍[A];第三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5年

4 李升军;;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董正伟;;解读企业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程序[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王令;;关于设立“律师执业案件”追诉立案“听证审查程序”的立法建议[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郑晓玲;;民机结构损伤容限适航验证技术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政;;专利审查制度问题的研究与对策[A];专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10 范珍;;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审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峰;奥削减环境审查程序遭谴责[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赵翔 万学忠;专家称能否启动审查程序尚不明确[N];法制日报;2003年

3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4 申欣旺;法律冲突呼唤对宪法解释的研究[N];法制日报;2008年

5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来梵;宪法解释学的“可能”[N];法制日报;2008年

6 ;发明专利的审查程序[N];广东科技报;2004年

7 黄秀丽邋通讯员 王磊;保险代理人假冒车主退保非法获利[N];北京日报;2007年

8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 王喜萍邋党莉;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缺陷及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李新会;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N];法制日报;2002年

10 彭世宏 郑伟(湖北);规范审查程序 提高审查质量[N];人民代表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伦;论美国宪法原意主义方法论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2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马存利;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郭朋;民营化背景下公用事业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郭海清;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于平;羁押审查程序要素论[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旭璐;我国宪法审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瑜程;宪法解释的类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威;从宪法结构看宪法的生命力[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陆敏行;我国的权力宪法制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国利;论公民宪法义务体系的修正[D];吉林大学;2010年

7 邢振文;我国宪法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桑超;论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飞飞;论惠尔的现代宪法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熊岚;宪法法院管辖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6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76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