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演进的特点及其成因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演进的特点及其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宪法思想 与时俱进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对历史主题的准确把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对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和对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思想的深刻反思与总结,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思想在宪法的属性、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问题上呈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宪法思想 与时俱进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行宪能力研究》(项目编号:09BDJ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纵观世界宪法发展的历史,任何国家宪法的制定、实施和法治建设都会受到社会主流宪法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成功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正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使得中国特色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德礼;论苏联剧变的思想政治根源[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5期
2 左凤荣;;苏联剧变中的法律因素[J];探索与争鸣;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9 宋晓荣;;探析邓小平的制度建党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郑文瑜;;从加强师德建设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5 彭柏林;;《大学》的伦理政治观及其对廉政建设的启迪意义[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6 葛大伟;;公民意识与改革破题——论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的构建[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金玲;;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实践[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邬旭东;;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和推动力[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龚小平;;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殿林;;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9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美;;咬定青山不放松 走好中国特色路——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高继文;;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管新华;李前进;;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共识的不懈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邱敦红;;中国共产党怎样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J];新湘评论;2009年11期
5 本刊编辑部;;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奋勇前进[J];农电管理;2007年11期
6 王肖曾;;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彰显中国人民伟大力量[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忠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J];中国资产评估;2011年07期
8 肖赞;;党的执政方式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徐明善;刘忠和;石家铸;;论党的理论形态的重大转变及其价值——建党90年来党的指导理论建设的创新发展[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点击要闻[J];中国保安;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桂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杰出贡献[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罗文东;;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3 程中原;;1977—1982:胡乔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阎志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5 杨长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杨蔚;刘道鹏;;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袁秉达;;深度探究科学发展理念的四重维度[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8 张艳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初论[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陈志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人学建设和发展[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张保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抗战中坚 民族脊梁[N];西部时报;2005年
2 郑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3 ;中国共产党鞍山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鞍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N];鞍山日报 ;2006年
4 姜玉涛;中国共产党常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N];常州日报;2006年
5 ;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进[N];丹东日报;2006年
6 ;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东营市第三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N];东营日报;2007年
7 ;绘就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宏伟蓝图[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8 记者 邓安华;中共甘孜州八届五次全委会议在康定召开[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9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青岛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N];青岛日报;2007年
10 张启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及历史启示[N];人民政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曙新;探索中的双重变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思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4 林松柏;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吕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建民;华北人民政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树彬;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禄;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稳定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高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李守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贾丽敏;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传民;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玲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刚;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发展私营经济问题的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雪松;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完善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葛晋平;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D];山西大学;2008年
10 刘长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3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8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