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宪政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6:08
本文关键词:孙中山宪政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摘要】: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处于核心地位,而他的宪政思想则可以看作是对民权主义的具体实践和制度设计。和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不同,孙中山的宪政主张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为达到“人民有权”和“政府有能”的双重目标,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了“权能分治”的理论。这一理论将政治权力分成政权和治权两个方面,前者是管理政府的力量,后者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分别由人民和政府掌握。政权和治权的关系是政权绝对支配治权。人民是政权的享有者,拥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直接民权,并且通过这四项民权来支配治权。政府是治权的享有者,治权以“五权分立”为主要特征,,既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和考试权的分立。五权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大大地增进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为保证革命目标的实现,孙中山还进行了另外两项尝试。一是制定了“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的革命程序,使革命的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二是强调了“党”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了将党放在国上的“以党建(治)国”论,使革命目标的达成有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本文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论述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主权在民、权能分立、五权分立、直接民权、地方自治等几个方面梳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整个脉络。第二部分论述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具体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第三部分在总结实践效果的基础上揭示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宪政 五权分立 权能分治 革命三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09.2;D921;K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研究背景、意义8
- (二)文献综述8-9
- (三)写作特色9-10
- 第一部分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基本脉络10-23
- 一、宪政的内涵10-12
- 二、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12-19
- 三、宪政实现的保障19-23
- 第二部分 南京国民政府对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实践23-38
- 一、训政时期的宪政实践24-33
- 二、“行宪”后的宪政实践33-37
- 三、南京国民政府宪政实践的功与过37-38
- 第三部分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在矛盾38-44
- 一、矛盾的自由观39-42
- 二、过分强调宪法的工具性作用42-43
- 三、权能分治”中内在矛盾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云志;;孙中山宪法思想刍议[J];历史研究;1993年04期
2 王英津;;“五权分立”思想与“三权分立”思想之比较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121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2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