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我国诉权宪法化

发布时间:2017-11-13 16:32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诉权宪法化


  更多相关文章: 诉权 人权保障 宪法化


【摘要】:“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在我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这一事件成为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将对中国的人权事业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动也使得诉权规定在宪法上的这一空白更加明显,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虽然为公民设立了诸多实体权利,但是对于保障其实体权利受到侵害时得到相应救济的程序性诉权,却没有做出明文规定。诉权是公民实体性权利遭受侵害时所诉诸的救济权,如果缺乏这种救济权,则实体性权利就失去了保障。宪法在这一权利内容规定上的缺失,是导致目前我国诉权发展困境的根源,只有将诉权宪法化,建立宪法诉权制度,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的权利。 本文在借鉴传统的民诉诉权理论的基础上,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宪法诉权的概念,并在人权保护的大环境下来透视诉权入宪的应然与实然之所在。本文通过对宪法诉权的应有之义的界定着手,诠释了诉权同宪法基本权利、人权以及诉讼权利等相关权利的关系,指出宪法诉权其实就是一种人权,,是一种在我国尚未宪法化的公民权和程序性救济权,虽然现存的三大诉讼法对公民诉权的规定比较具体,但在根本大法中规定宪法诉权要比诉讼法等基本法规定的诉权更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和保障性,其意义也更为重大:一方面通过宪法的权威性将诉权的保护上升一个层次,可以强化三大诉讼法的立法根基;另一方面也能够补充三大诉讼法无法穷尽的权利救济,从而更有利于保障诉权价值功能的实现。 在我国,鉴于人权保护和诉权的独特价值功能,有必要推动我国诉权宪法化改革。目前我国普通法对诉权的保障力度不够和以私权利制衡国家公权力的需要决定了诉权入宪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实现诉权宪法化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诉讼制度,实现司法公正;有助于依法行政;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彻底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也有助于整个人权状况的改善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全面发展。 本文在最后一章还通过考证不同法系国家诉权宪法化的立法与实践,剖析了我国目前诉权宪法保障存在的缺陷及成因,并力求从公权力的制约和私权利保护之间来寻求一条解决诉权入宪的正确路径,对具体修宪文本提出了个人建言,并认为宪法诉讼是最适合诉权入宪后救济宪法诉权的保护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5;D9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莫纪宏,张毓华;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第一制度性权利[J];法学杂志;2002年04期

3 欧仁山;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汪汉斌;;论诉权的人性基础及其宪法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6 马跃华;实施依法治国 建设政治文明[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03期

7 肖金明,张宇飞;全面认识诉权的几个基本点[J];山东审判;2003年04期

8 柯阳友;;诉权及其入宪的意义[J];团结;2008年05期

9 刘自美;;试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J];天中学刊;2010年01期

10 柯阳友;吴英旗;;诉权入宪: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建淼 金承东;[N];法制日报;2004年

2 ;[N];法制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瑞兴;论我国诉权的宪法保障[D];郑州大学;2004年

2 宇凤利;诉权之宪法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宇;论诉权的宪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1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81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