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公民基本权利体制中的“短板”现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近代公民基本权利体制中的“短板”现象研究 出处:《法学评论》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基本法对公民基本权利有所确认,但从法定权利到应有权利存在着事实上的巨大差距,为什么基本法不能保障权利规范的实施?为什么公民基本权利受损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因为在权利的体制中存在着"短板"。超验式的行政大权、悖论式的法律配置、虚幻式的司法救济是近代公民基本权利体制中的"短板",它们决定了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容量"几乎为零。"短板"是当权者因统治需要而设置的,是出于权力本位的设置,短板现象恰恰是法律移植、仿袭过程中进行文化重构的重要路径。
[Abstract]:The basic law of modern times has confirmed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but 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the legal rights and the rights. Why can't the basic law 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 norms? Why can't citizens get effective relief when their basic rights are impaired? Because there are "short board" in the system of rights, transcendental administrative power, paradoxical legal disposition, illusory judicial relief is the "short board" of modern citizen's basic right system. They decide that the "capacity" of citizens to enjoy basic rights is almost zero. The "short board" is set up by the people in power because of the need of the rule, and i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ower standard, and the phenomenon of "short board" is precisely the transplant of law. The important path of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itating.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短板理论”也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管理学以此原理来警惕组织结构中的劣势部分,引发了多种管理手段的思考和推广,推进了企业管理、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房晓童;清末新闻立法与近代化大众传播模式的确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倪延年;论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报刊立法活动及主要特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吴峗;试析晚清教科书出版的几个主要特征[J];图书情报知识;2002年05期
4 张小莉;《大清著作权律》述论[J];学术研究;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张雪峰;福建近代出版业的兴衰——以政治变迁为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D];武汉大学;2004年
4 刘江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黄宝忠;近代中国民营出版业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毕艳;三十年代右翼文艺期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华志强;论清末新闻法制[D];安徽大学;2005年
2 陈莹;中国新闻出版业行政许可制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信玉;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化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娜;南京国民政府出版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希;晚清新闻出版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马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新闻出版立法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李鹏涛;抗战时期四川报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梅;文明书局教科书出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世阳;杜重远与《新生》周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德国和美国基本权解释比较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侯宇;;论人性尊严的宪法保障[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冯健鹏;;论德国宪法学中的“客观价值秩序”[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刘建军;;论基本权利效力的理论构造——基于德、法两国的比较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朱孔武;;基本义务的宪法学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谢立斌;;德国法律的宪法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鲁贝特·绍尔茨;陈戈;王倩;张戈;;欧洲宪法[J];中德法学论坛;2005年00期
8 王鸿鸣;;试论我国宪法之法律保留原则的完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邓联繁;蒋清华;;基本权利的宪法位置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邓成明;蒋银华;;论国家保障民生之义务的宪法哲学基础——以客观价值秩序理论为导向[J];法学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蓉;;基本权利体系模型假设——以“隐私权”为范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宁立标;;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兼论成立国家人权委员会的可能性[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海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5 赵启正;;在“‘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7 朱小龙;;宪法化的政治权利——构建我国的参政权体系[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李正华;;中国宪法内容历次变动的思路、重点、特点及其原因分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周叶中;龚向和;;论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姚轶琳;;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内涵[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乐绍延;日本拟制定“紧急事态基本法”[N];人民日报;2004年
2 龙富泉;浅议香港特区基本法与两地法律冲突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蔚云;公民有何基本权利和自由[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杨晓平;税收也要基本法[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姜明安(作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基本权利的保障:从宪法到宪政[N];法制日报;2001年
6 龚瑜;少数人群体的基本权利[N];学习时报;2006年
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曹艳林;法律保障公民健康权的途径[N];健康报;2007年
8 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宪法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上官丕亮;联合抵制电影案:宪法在私法中的间接适用[N];法制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群;宪法是实实在在的保障书[N];法制日报;2001年
10 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省律师协会会长 王心海;宪法的修改与权威[N];法制生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陈友清;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赵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与立法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夏正林;社会权规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钱俊文;国家征税权的合宪性控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郝建臻;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与立法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高淑贞;论受教育权[D];吉林大学;2007年
9 马一;公司人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树忠;平等权保护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琦琴;公民基本权利的对象效力拓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李光霞;论迁徙自由及其宪法保障[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广胜;中国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的探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宏;论宪法上的人格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海龙;未列举基本权利之宪法保障[D];厦门大学;2009年
6 彭雯;受教育权纠纷及其法律解决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颖;社会保障权的保障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可;环境权入宪的法理思考[D];重庆大学;2008年
9 张静;关于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柴骁;论宪法中道德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7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6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