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安全抑或自由:危机中的美国宪法

发布时间:2018-01-20 01:15

  本文关键词: 美国宪法 最高法院 宪法解释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危机时刻是验证法治国家体制适应性的真正时机,由于美国宪法没有紧急状态条款,在南北内战、一战二战、反恐战争等紧急时期美国总统往往行使"超宪法权限"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为保证危机中的宪法依然有效,处理好国会立法与总统紧急权力之间的重大分歧,作为制衡者的法院需要对宪法进行更加审慎的解释,但其所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政治立场变换和共和紧急法制观的转型,揭示了非常态下美国宪法解释的核心问题:要自由的宪法还是安全的宪法?这也正是当下危机频发背景下每个奉行法治和保障人权的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Abstract]:The crisis time is the real time to test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rule of law state system, because the U. S. Constitution has no emergency provision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Civil War, World War I. In times of emergency, such as the war on terror, American presidents often exercise "unconstitutional powers" to violate citizens' fundamental right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onstitution in crisis is still effective,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gislation of Congress and the emergency powers of the president are well dealt with. As a counterweight, the court needs to 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 more prudently, but it shows the change of pragmatism political posi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publican emergency legal view. It reveals the core ques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under abnormal conditions: a free constitution or a secure constitution? This is a common challenge for every country that upholds the rule of law and guarantees human rights in the current crisis-prone context.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我国海外公民权利保障的法制化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海外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公民权利保障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海外公民权利保障的法制化研究”
【分类号】:D971.2;DD91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永久和平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景,但丘吉尔(W.Churchill)冷峻略带嘲讽地揭露了现实的残酷———“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而战争惟仅仅是国家生存面临的一种重大危机,自然灾害、流行病疫、金融海啸、社会灾难等等无不能够逼迫国家转进与平常宪政相反的紧急状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滕宏庆;;论行政应急权的合宪性控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秦前红;周伟;;中美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郭树杰;;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模糊性和精确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张盛彬;评逻辑研究中的极左干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颜晓峰;论关系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俞吾金;;论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化中的一个关节点[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薪;论彭漪涟教授对辩证逻辑理论的新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9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庞凌;法院如何寻求司法能动主义与克制主义的平衡[J];法律适用;2004年01期

3 李桂林;;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实行条件——基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考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胡君;;司法能动的边界[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刘学智;;司法能动性的价值功能与限度——司法能动主义中国本土化之思考[J];山东审判;2007年03期

6 施嵩;;美国司法能动主义评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明新 娄银生 张景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卓明;;一个“强化民主”的司法审查理论——对《民主与不信任》的再解读[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饶志静;;原旨主义与美国宪法解释理论的论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连泰;;自然法理论在宪法解释中的运用——以对美国宪法的解释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4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与实践中的原意主义——基于美国宪政发展历程的考察[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5 李丹;张庆熠;任东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制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侯学宾;刘哲;;美国宪法解释中原旨主义的内在困境[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7 任东来;颜廷;;探究司法审查的正当性根源——美国学界几种司法审查理论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田玉栓;;论美国禁止事先限制原则[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马洪伦;;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中的原旨主义和实用主义[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2期

10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的新转向——非原旨主义方法探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盛;;“Jury”在美国宪法中的确切含义与翻译问题探究[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发生在岸上涉及游艇的事故不受海商法管辖[A];船舶航泊安全的新经验新技术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杨淑鸿;马慧;;浅议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确立的意义和影响[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4 王涛;;宪法上隐私权保护之逆行?——日本最高法院住基网判决评析[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希坡;;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央苏区法制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6 黄鸣鹤;;不会说话的鱼和会说话的法律[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7 夏立安;;拉丁美洲政治司法化现象剖析(草稿)[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周道鸾;;董老积极开拓党领导创建的中央苏区的司法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王洪;;《逻辑的训诫》前言:法律的生命[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彭光华;;董必武中央苏区时期法学思想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国松;美国“老人法院”的启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顾晗;美媒体点评上半年美最高法院重要判决[N];法制日报;2008年

3 吴琼;周永康会见印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纬华;美国家档案馆公开窃听问题备忘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刘洋 编译;美国大法官奉行职责优先原则[N];法制日报;2005年

6 张慎思;美大法官更替之波澜与不惊[N];法制日报;2005年

7 柳建龙;美最高法院:权利与权力的两难[N];法制日报;2006年

8 舒远;美国大法官的形成,,法治乎?人治乎?[N];检察日报;2005年

9 唐志容;美国法官的政治素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林颖;美最高法院进入“罗伯茨时代”[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马洪伦;论美国宪法原意主义方法论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4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炳烁;司法制度的政治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永康;美国宪法军事条款的源流与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陈红梅;司法审查为什么是正当的?[D];吉林大学;2010年

8 侯学宾;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杨积讯;穿越历史[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马聪;霍姆斯现实主义法学思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飞飞;论惠尔的现代宪法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姚婷;美国社会变迁与宪法解释功能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安思源;美国宪法上“贸易条款”解释的历史演变[D];北京大学;2009年

4 时飞;人民主权与联邦至上[D];清华大学;2006年

5 温腾飞;英国宪政改革中的最高法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罗冠男;塔尼法院:经济发展的促进者与人权进步的阻碍者[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霍立刚;印度司法审查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伟;美国公民持有枪支权的宪法解释[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梁亚男;美国司法审查的起源[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6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446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